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瑞金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图文解读】【文字解读】

访问量:

瑞金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步伐,满足全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要,持续推进健康瑞金建设,根据《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瑞府发[2021]2号)等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尤其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推进健康瑞金建设,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5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5个,乡镇卫生院均为一级医疗机构。村卫生所(含分所)495个,其中产权公有的村卫生所有214个;民营医疗机构17个,其他医疗机构98家。全市拥有病床总数3417张,其中市区2258张,乡镇1159张,每千人口病床数5.3张。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4.47/10万,婴儿死亡率3.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1‰ 。全市平均寿命达77.1岁。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59.34万人,电子建档率达到93.94%。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92个,实施“一对一”健康服务管理。严把市属公立医院控费“红线”,市属三所医院平均门诊次均费用为241.6元、住院人均费为6605.6元;三所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卫生材料20.9元,同比下降1.9元,三所医院平均住院日为6.8天,同比下降0.5天;建立补偿机制,在3所市属公立医院、18所乡镇卫生院(不含中药饮片)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已控制在27.7%以下。积极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所有工作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

3、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上升达到100%,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加强对贫困户管理,目前,全市贫困人口20133户81895人,共有30437人次的贫困人口享受了“四道保障线”政策,共计产生医疗费用16999万元,补偿15269万元,平均报销比例为90%的适度范围,贫困人口平均个人支出10%以下。住院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入院时不用交押金,出院时只需凭贫困人口“一卡通”到“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即时结算,方便快捷,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群众的就医负担。并实行“三免四减半”,享受更优质、更优惠的医疗服务。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扶贫提升工程,由30种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的基础上,新增了5种我市发病率高的慢性病,纳入财政补助性门诊慢性病病种予以报销。

4、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网络健全,全面加强了急性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流脑、乙肝、艾滋病、麻疹、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为单位接种率达90%以上。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依托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产儿科建设;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改善儿童营养等项目,使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医学大数据平台发布“2020百强县市百强妇幼医院排行榜中,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成为赣州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排名前100名的县级妇幼医疗机构。

5、卫生应急体系逐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健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应急处置要求,定期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专业卫生应急队伍,突出“平战结合”常态化应急响应。2019年,科学、快速、规范处置7.14洪涝灾害、9.16登革热疫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并及时遏制登革热疫情。2020年11月,市疾控中心PCR实验室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为我市新冠肺炎、麻疹、手足口、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技术保障。

6、卫生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卫生监督协管机制目趋完善,2017年11月3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成立17个乡镇卫生监督协管机构。落实国家“双随机、一公开”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点开展了医疗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共立案488余起,移送司法机关11起,有效地改善了就医环境和就医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7、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市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总投资9.6亿元,分为两期建设,第一期2018年9月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总投资4.91亿元,分为两期建设,第一期2018年2月开工建设。市中医院门诊大楼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九堡、日东、叶坪、冈面、黄柏、泽覃沙洲坝等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医技楼已全面投入使用;瑞林、冈面、谢坊、壬田、拔英、下坝等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武阳镇、云石山乡卫生院整体迁建工作完工,实现整体搬迁;结防所、冈面、拔英、万田、泽覃等5个单位的艾滋病初筛检测点已全面投入使用。全市214个公有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投入使用。仁济骨科医院建设等民营医院项目现已投入使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完善。12大类4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人均补助65元,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93.94%,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得到规范管理。

9、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不断加强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引进中医硕士5人,中医药本科23人,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设立了国医堂,名老中医资源优势被充分整合,康复医学科和治未病科不断发展,群众对中医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满足。中医药继续教育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五年来累计免费培训乡镇、村中医药工作人员5417人次,派遣中医专家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帮扶,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以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的中医院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启动叶坪镇热敏灸小镇建设,在叶坪镇卫生院建设热敏灸体验中心,在朱坊村、云集村、山岐村、田坞村、仰山村、福水村建设6个热敏灸体验站,打造成标准的热敏灸小镇,形成经验后全市推广。

10、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工作成效显著。所有指标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人口发展态势总体上较稳定。推进生育全过程服务,集结婚登记、生育登记、婚检、优检、儿童康复等“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生育登记实行与“赣服通”的信息共享、窗口登记和网上登记服务同步,计划生育办证“一网通办”及全省通打等方便、快捷服务,提高了群从的满意度。推进母婴安全健康设施建设,覆盖率达90.90%。倡导多元化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模式,探索家庭互助、公办、私营、公私合营等多样式托幼服务。全面落实上级利益导向系列政策,“十三五”期间共落实国家奖扶对象4632人次,合计落实奖励优惠政策资金达1667万元。

11、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明显。对标对表《江西省卫生城市考核评分标准》,大力开展创卫活动,城市卫生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实现了环境卫生好起来、功能品质升起来、健康素养高起来、文明意识强起来、城市形象亮起来的显著变化。2020年12月4日,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成功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有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户卫生厕改厕率达100%,无害化卫生厕改厕率达98.4%;新建乡村公厕105座,改建12座,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问题和形势

存在的问题。当前,政府卫生投入稳定增加的机制尚未形成;公共卫生领域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急待加强;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卫生高层次人才缺乏,科研成果和拔尖人才不多;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复杂,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的格局没有改变,新冠肺炎、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重性精神病防治机构和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主城区近30万人口,目前尚无公立的一级乡镇卫生院,其公共卫生服务只能依托四个民营的医疗机构来提供。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面临的机遇。“十四五”是推进健康瑞金建设,深度挖掘人口健康红利,优化体制环境的改革攻坚期。党中央、国务院将坚持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加以解决。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各界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持续增长的政府财力为卫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医药强省战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补齐新冠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经验为卫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强为卫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市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面临的挑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加速,健康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出现“井喷”式变化,医改深层次问题攻坚克难,多重健康问题叠加,食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日益凸显,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频繁发生,对医疗卫生整体的救治水平和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巩固我市脱贫成果,必须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针对当前以及未来重大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保护墙,才能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统筹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基本建成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区域性医疗卫生次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健康导向。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提升医疗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人民群众享有卫生健康服务的体验和实效。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激励与约束、各层级的关系,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突出资源配置优化和分级诊疗,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病防控,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强化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促进公平公正。

(三)发展目标

以全面推进健康江西、健康赣州、健康瑞金建设为统领,围绕实现“促健康、筑安全、提质量、调结构、优布局、增动能、强治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
基期值

2025
目标值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与健康生活

人均预期寿命

77.1

78.6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

14.5

≤12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3.18

5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91

≤6

预期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18

25

预期性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

98.4

100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0%

90%

约束性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

/10万

58/10万

57.2/10万

预期性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1/10万

215/10万

199/10万

预期性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

41.5%

44.5%

预期性

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1

<9.8/10万

<8.5/10万

预期性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6.6%

14.9%

预期性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率

%

98%

100%

医疗卫生资源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5.3

5.5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95

2.0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83

2.95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1

1.5

约束性

万人口三级医院床位数

12.55

15

预期性

公立医院床-医比

-

2.7/1

2.5/1

预期性

公立医院床-护比

-

1.9/1

1.8/1

预期性

健康服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85

90

约束性

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

%

85%

90%

约束性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70%

72%

约束性

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

7.59

7.4

约束性

二级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

%

——

0.75%

预期性

健康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

25

约束性

健康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增速

%

——

7%

预期性

注:标注“——”栏为当前未统计或无法提供相应年份数据。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治,打造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补齐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短板与弱项,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增强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响应、救援处置能力,建设成为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分中心和辐射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城市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重要支撑节点,显著增强全市和区域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1.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推动级疾控中心改革发展,明确疾控中心为公益一类职责定位,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待遇。进一步落实2014年中编办印发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推动疾控中心更好融入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流程,根据任务定责定编。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的同时强化属地意识和责任。明确市、乡疾控职能定位,学校疾病防控、职业卫生中明确卫生、教育和企业等部门责任分工与协助,强调属地化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疾控工作职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功能,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功能,确保各项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到位。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疾控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2.提高城市和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提升公共卫生早期预警能力,构建医防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之间以及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健全防治结合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项目,每年完成红十字救护员持证培训1100人次。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卫生应急装备标准化建设,规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加快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中心(基地)建设,构建陆空联动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在全市组建一支响应迅速、素质优良、技能熟练、战斗力强的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3.改善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基础条件。

按照《疾控机构建设标准》,加强市、乡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强化乡疾控机构建设,定向培养乡级疾控人员。与高等医学类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乡级疾控人员,为县乡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储备后续人才。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整合传染病、慢性病、卫生监测、免疫规划、应急指挥协同管理。建设卫生应急作业中心,搭建卫生应急作业管理系统平台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指挥能力。建设市、乡办公信息化系统,顺畅市、乡办公信息化联系。

专栏1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新建瑞金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大楼。项目计划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编制床位200张。

瑞金市人民医院整体迁建二期项目。建筑面积33290.51平方米,主要有急诊楼、体检楼、后勤保障楼、学术报告厅、食堂等工程以及院内配套设施(道路、绿化、给排水、亮化工程)、专业工程二次深化设计工程(供应室、手术室、ICU等)、电梯工程、暖通工程、弱电智能化工程等。

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第二期项目。建设规模67500平方米,占地86.33亩,编制床位500张,主要新建综合楼(含妇产科住院楼、儿科住院楼、医技楼、门诊楼)、行政后勤楼、附属用房等。

瑞金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中医院整体搬迁到人民医院现址项目,对人民医院现有住院楼、门诊楼进行装修改造及院区环境整治等。

新建瑞金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规模9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楼、业务用房等,开放床位达210张。

新建医疗物资储备库。新建5000㎡医疗物资储备。

瑞金市结核病防治所整体迁建。新建结防所门诊综合大楼,项目包括门诊大楼、办公大楼、监测中心建设规模为6666.6平方米。

瑞金市皮防所整体迁建。新建皮肤病防治综合大楼,2000平方米。

全市各乡镇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新建18所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二)强化社会健康管理,创建国家卫生城

1.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加大对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实现全市健康教育机构全覆盖,确保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人员编制数量满足工作需求。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搭建健康科普传播平台,围绕居民关注的热点和需求,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加强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干预。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

广泛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清理城乡卫生死角,加大对老旧居民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场所,落实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市场、车站、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等的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加大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乡镇创建宣传力度,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国家卫生乡镇成功创建达2个,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深化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筑牢健康瑞金建设基础,实施以乡镇、乡村、社区、单位、家庭为基础的“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到2025年,建成一批示范健康乡镇、乡村、社区、单位、学校。

3.提升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营养健康保障水平。

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大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确保水源安全。加大城乡供水工程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并有效运行供水水质监测系统,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持续推进全市城乡“厕所革命”,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以上。进一步做好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试点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4.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心防”工程建设,建立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性医院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一体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扩大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降低患者疾病负担。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建设区域儿童和老年医疗康养高地。

1.加快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逐步满足群众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上的不同层次需求。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规范、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发展社区照护服务、托幼一体化工作,加大普惠性托育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公办和民办幼儿园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增加托班资源供给。加强单位婴幼儿照护保障能力。鼓励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多种形式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到2025年,全市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城市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全市公立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设置率达到20%以上,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90%以上。

2.加大妇女儿童健康支持力度。

统筹推进孕产保健管理中心和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改善产科住院分娩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儿科疑难病症服务能力,提升出生缺陷服务保障水平。加大对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投入,按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足额核定用人控制数及人员经费;加大对产儿科人员招聘力度及薪酬分配政策的倾斜。研究将产前筛查中的唐氏综合征检查、盆底康复及无痛分娩纳入基本公卫项目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加大对《母婴保健法》实施的检查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3.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加强职业病防治科室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专人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步提升,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及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85%及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及以上;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5%及以上;提倡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达到90%及以上。

4.提高健康老龄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优先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为老年人定期开展体检、巡诊、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持续推行赣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床位资源配置,实现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培植社区养老小微机构,推进城市社区适老化改造。建立”1+1+N”三级服务体系,2025年,中心城区建立1个床位数200人以上的护理型养老院或突出护理功能的综合养老院,每个乡镇建有1个功能完善的乡镇敬老院,每个村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建设若干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市级平台实行所有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乡级平台兜住特困能自理老人的养老底线;村级平台为居家留守老人提供灵活服务。巩固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打造区域性医疗养老康复中心。

5.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保障低收入群众健康。

提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片区等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医疗补充保险等制度,继续实施并完善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政策,减轻贫困群众医疗经济负担,提高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持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实现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覆盖。

专栏2  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

1.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建设工程中为0-3周岁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用于新建教室、食堂、管理用房,室外活动场所绿化2000平方,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及附属设施等(300托位)。

2.瑞金市市民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建一个敞开式的,面向全体市民的现代化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含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织密“心”网,构建全覆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内容涵盖心理常识教育、心理测评及评估、心理倾诉、心理咨询预约、服务站点地址搜索、就近匹配咨询师、远程直播培训、新闻报道、个案服务、人才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沙盘游戏治疗室、情绪发泄室、团辅室、心理协会工作室等。

3.健康老龄化能力建设项目。医疗康复中心、医养结合养老院、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等。

4.叶坪热敏灸小镇建设建设叶坪镇热敏灸小镇,在叶坪镇卫生院建设热敏灸体验中心,在朱坊村、云集村、山岐村、田坞村、仰山村、福水村建设6个热敏灸体验站,打造成标准的热敏灸小镇,以点带面,推广热敏灸技术,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5.健康扶贫建设项目。

(四)强化基层网底和龙头带动,建成专科优势突出的区域医疗中心。

1.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抓好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行动。全面落实《关于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切实筑牢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网底。以“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补齐乡村医疗机构短板,稳定和优化基层人才队伍,全面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创评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支持革命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到2025年,在全市建成7个具备较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服务水平较高、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有效辐射周边乡镇,分担市级以上医院就诊压力的农村基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到2025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2.发挥区域医疗中心龙头带动作用。

建设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以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重点专科的区域医疗高地。全力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申报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医疗设备配备,提高传染病、肿瘤、心脑血管等专科服务能力及疑难危重症中医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市直(驻市)综合和专科医院启动全市神经、呼吸、创伤、心血管、老年、传染、精神、肿瘤、妇儿、中医等专业类别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依托国内知名医院的对口帮扶或整体托管,提升市属三大公立医院的学科建设能力,提升诊疗救治水平。鼓励推动国家知名医院来瑞金设立分院,充分发挥瑞金医疗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力争在2025年,市人民医院、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中至少有2个进入全省县级城市综合、专科医院10强方阵,成为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区域性医疗次中心城市。

3.以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助力整合提升。

推进卫生健康数据共享。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项目,统一和完善卫生健康数据标准规范,以电子居民健康卡(码)为联结介质,打造权威、动态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协同工作,切实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丰富业务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推进移动医疗卫生应用。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建立健全远程医疗保障机制,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为切入点,推广远程医疗业务应用。完善基层卫生信息化,深化乡、村两级业务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业务水平。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探索云HIS建设,建立医疗服务新模式。深化双向转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线上查阅、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妇幼健康、慢病管理等系统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探索服务新模式。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本地卫生健康服务实际,与电子健康卡(码)、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项目深度融合,探索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健康领域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用,完善安全隐患预警、排查手段,建立科学合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推行制度,开展数据备份和应急演练工作,切实保障卫生健康数据。

4.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全面落实瑞金市市域综合医改试点和瑞金市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任务,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到2025年底,市域内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成,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医保基金“杠杆”效应显现,有效的分级诊疗、合理诊治以及有序就医新秩序基本构建,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市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乡镇”。

专栏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筹建瑞金市象湖镇卫生院

瑞金市象湖镇卫生院应规划用地约30亩,可容纳100张病床,主要建设业务用房、门诊综合楼、医技楼、住院楼、职工宿舍等,建设规模为15000平方米。

2.新建瑞金市人民医院瑞林分院

瑞金市人民医院瑞林分院规划用地面积为30亩,可容纳100张病床,业务用房、医养结合楼、医技楼、职工宿舍等建设约12000平方米。

3.瑞金市大柏地乡卫生院整体迁建

瑞金市大柏地乡卫生院应规划用地约20亩,可容纳60张病床,主要建设业务用房、门诊综合楼、医技楼、住院楼、职工宿舍等,建设规模为6260平方米

4.瑞金市九堡镇中心卫生院整体迁建

瑞金市九堡镇中心卫生院应规划用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0张;项目包括建设发热门诊、公卫楼、住院楼等业务用房

5.瑞金市泽覃乡卫生院整体迁建

瑞金市泽覃乡卫生院应规划用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开放病床60张;项目包括建设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及职工周转房等。

6.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用于全市居民健康信息归集、共享和互联互通所必须的全民健康信息数据中心、智慧医共体信息平台、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及相关应用建设。

     7.医疗废物处置项目该项目位于瑞金市沙洲坝镇清水村,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5400吨/年。

(五)强化布局优化和创新驱动,争创区域医学创新基地。

1.健全完善瑞金卫生健康体系区域布局。

按照以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心城区重点依托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打造省级县域医疗中心,推动医教研产一体化协同发展,形成辐射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城市的大平台,引领全市医疗服务发展和学科能力提升。将市外就诊较多、专科发展急需、发病率较高的临床专科纳入临床重点培育专科,重点支持心血管内科、神经科、肿瘤科、妇(产)科、康复科、老年病科等学科及中医骨伤、针灸、肛肠等特色专科建设。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举办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办医参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医共体和信息化建设,创新上下联动、整合协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夯实筑牢乡镇健康服务基础和网底,满足乡镇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2.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持续巩固卫生人才双向交流成效,以卫生计生人员需求为导向,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医教协同工作,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开展村卫生室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4年制大学专科或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进一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监督执法和信息技术队伍力量,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根据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市属三所公立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发展需要,每年定期招聘一批医学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新建医技人才住房、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免笔试、紧缺人才专项奖补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鼓励基层卫生院发展特岗全科医生和疾控公卫人员,为县乡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储备后续人才。同时,积极加强与高等医学类院校合作,探索实施医院托管模式,吸引上级医学院校对我市医疗机构进行人财物、技术、医院管理的全面投入。深入推进与院士工作站的密切合作,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完善设施设备、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加强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来实施建站工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医疗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力争走在省内外同类型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前列,争取打造本地区独具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妇科肿瘤、乳腺肿瘤预防和诊治重点学科。扩大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合办医和学术交流,加强与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的人才交流与培养,推进两地卫生人才自由执业。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力争达到2.0人、2.95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5名。

(六)强化中西医协同与特色优势,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1.发挥特色优势打造高水平中医医疗机构。

依托瑞金市中医院打造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区域性医疗次中心相适应的中西医协同发展机构,发挥在中西医结合疫情防控救治、肿瘤、慢性病等领域特色优势,促进“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到康复一体化的中西医协同综合诊疗服务。

2.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依托瑞金市中医院,争取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支持,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和临床疗效,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区建设,提供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推动建设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加强市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及社区、乡、村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以推进叶坪镇热敏炙小镇建设为抓手,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热敏灸服务,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氛围,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称号复评成果,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落实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适龄群体生育意愿,将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合理区间,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妇幼健康网络,推动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将涉及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纳入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资源优势互补。创新医疗养老结合模式,鼓励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让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能适时享受体检、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做好基层卫生院与敬老院相融的基层医养结合工作,在新(改)建乡镇卫生院时,增加养老护理项目,将乡镇养老设施和医疗设施通盘考虑、就近安排、相邻而建,做到同规划、同建设、同营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养

老事业。

专栏4  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工程

1.康养健康产业特色发展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269亩,建筑规模40万平方米,通过招商形式,新建养护中心、康养社区、运动中心等

2.食品药品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在工业园区规划用地约100亩用于食品药品综合开发等。

(八)强化卫生健康制度保障,打造综合医改新标杆

1.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合作机制。抓资源下沉确保人才有序流动。推进卫生人才双向交流落地生效,促进专家、技术“双下沉”,发挥优质人才资源对基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2.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以实绩为重点,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好差评”制度,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和效果评价工作,规范诊疗行为。完善医院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医院决策过程中民主参与程度,刺激医务人员的工作归属感和热情。深入实施先诊疗、后付费试点工作,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推进床旁结算、诊间结算等结算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优化医院窗口服务流程,优化辅助诊断服务流程,推行检查检验结果电子化。积极推行日间手术。推广6S管理,开展“美丽医院”建设,大力整治医院环境,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3.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全面医保,逐渐实现向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过渡,力争到2025年,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巩固“四道医疗保障线”,提高保障水平,将更多的急用药纳入医保,做好抗癌降价药物进医院的工作,尤其关注重点人群的医保保障力度,资助特困人群、低保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取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封顶线。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证机制全面落实,简化部分慢特病保障认定流程。加快落实异地就医制度,完善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机制,参与推进国家平台统一备案试点工作,保证符合条件的参保城乡居民享受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保支付与招标采购价格联动机制。全面建立并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加强医药费用控制,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

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推进“驾照式”用药管理,规范用药行为。配合中央进行药物储备,用于保障重大灾情、疫情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应急需要,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的监测预警。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全过程。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坚持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联合体议价,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组织执行药品集中采购,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5.加快构建综合监管制度。

逐步形成党的领导下的,政府主导、机构参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母婴保健、中医服务、职业卫生等综合监督执法。结合“两城同创”工作,重点落实对四小行业的监督检查,推进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继续落实全市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规范公共场所合法合规经营;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等传染病防控、生活饮用水等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推动“智慧卫监”建设,建立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水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等)、重点接待单位的远程监督监控系统。形成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到“定格、定员、定责”;建立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实现综合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协议管理、重点专科设置、财政投入、评先评优等挂钩以及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结果与职称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挂钩。以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评价工作为抓手,保障卫生监督执法经费及机构升格,优化设备配置,落实每万人口不低于1名监督员,市级卫生监督员不少于70人,专职乡镇卫生监督员不少于80人。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健康瑞金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人,统筹研究涉及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工作实施推进机制,完善健康影响评估评价制度,推动目标指标和任务落地落实

(二)加大投入保障。

完善卫生健康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健康瑞金建设支持力度,确保政府投入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并按规定对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医疗卫生资源薄弱乡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支持和国债项目等,完善多样化资金投入机制。

(三)健全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江西省有关地方性法规及时做好瑞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关政策举措调整衔接,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法治保障。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市域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体系,在省内率先开展年度监测、基线调查等工作。

瑞金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图文解读】【文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