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瑞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访问量:

瑞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赣州市诚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第一章 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 3

第一节 发展背景 3

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背景 3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3

三、江西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4

四、瑞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4

第二节 发展现状 5

一、数字基建稳步推进 5

二、产业数字化应用空间广阔 5

三、数字化治理稳步推进 6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7

第三节 发展目标 8

第四节 存在问题 10

第五节 发展机遇 12

一、政策红利机遇 12

二、区域战略机遇 12

三、产业转移机遇 12

第三章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4

第一节 推进工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14

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 14

二、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15

三、加快实体产业数字化发展 15

第二节 推进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18

一、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 19

二、加强农业数据汇集与分析 19

三、提升农产品企业品牌营销能力 20

四、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20

第三节 推进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22

一、培育金融科技新业态 23

二、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23

三、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 24

四、培育文旅新模式新业态 24

第四章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经济形式 32

第一节 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32

一、建设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32

二、加快布局发展区块链产业 33

三、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和物联网产业 33

四、推动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壮大 34

五、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支撑体系项目建设 35

第二节 引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35

第三节 谋划发展新兴产业 37

第五章 数字综合治理能力 40

第一节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40

一、深化党政机关数字化改革 40

二、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 41

三、推进网络问政平台建设 42

第二节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43

一、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43

二、发展数字乡村新业态 44

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45

四、发展数字乡村文化事业 46

第三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8

一、加快智慧城市管理升级 48

二、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工程 50

三、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工程 52

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工程 53

五、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54

第四节 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55

一、构建数字化公共安全体系 55

二、建设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58

三、推进网络安全保障工程 60

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工程 63

五、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平台 65

第六章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68

第一节 建设数字网络基础设施 68

一、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68

二、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70

三、加快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 72

第二节 建设数字资源基础设施 73

一、加快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73

二、加快智慧能源网络建设 75

第三节 建设数字服务基础设施 76

一、加快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 76

二、加快云网基础设施建设 77

三、推动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78

、推动数字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78

第七章 保障措施 80

加强组织机制保障 80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80

第三节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81

鼓励创新研发机制 82

壮大数字人才队伍 84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85

名词术语解释 87

附表:瑞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89

附件一:重点产业分析 97

一、电子线缆 97

二、新型显示 105

三、智能终端 111

附件二:数字经济企业招引推荐名录 118

一、电子线缆行业推荐企业 118

二、新型显示行业推荐企业 120

三、智能终端行业推荐企业 121


瑞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瑞金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是瑞金市实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跨越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瑞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加强十四五时期瑞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工作,系统谋划瑞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蓝图,推进数字经济强市、数字瑞金、智慧城市建设。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要求,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高级平台,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规划编制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按照《江西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江西省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省级文件,以及《赣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年)》、《赣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等市级文件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要求,参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瑞金市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是指导全市数字经济产业未来五年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行动纲领,是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编制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


第一章 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背景

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背景

数字经济引擎地位日益凸显。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运而生,数字经济因其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显著作用,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开辟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新依托。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同比名义增长9.7%,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腾飞,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无疑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五到十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江西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江西省持续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科学谋划数字经济布局,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数字江西”建设步伐。2020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8354亿元,增长12.7%VR、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5253.5亿元。同时,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三年行动成效显著,2020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7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升至56.68%,是全国唯一连续7年进位省份。

四、瑞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瑞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2020年,数字产业项目签约资金达255.84亿元,电商企业实现网销额3.2亿元,数字产业引进将持续升级。“十三五”期间,瑞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达到56户,增长130%,主营业务实现营收32.6亿元,增长104%,逐步形成电线电缆、光电照明、智能终端三大板块。

第二节 发展现状

一、数字基建稳步推进

5G网络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全市3G/4G网络及光纤铺设已实现全域覆盖,编制了5G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全市投资1.2亿元共计建基站124个,率先实现城区及工业园区5G网络的连续覆盖,重点覆盖党政军、工业园区、大型商圈、垂直行业、旅游景点等重要场所。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23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级示范2个,市级示范6个,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业2个,计划培育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

二、产业数字化应用空间广阔

瑞金积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瞄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绿色食品和纺织服装等产业,着重培植精工智造、新能源、新材料及其运用等产业,深入开展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创新强园行动,大力建链、补链、强链,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势头明显,产业支撑力得到显著提升。电子电气及新材料产业是瑞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产品涵盖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光伏电缆、刚性防火电缆、通讯终端精密线、航空导线等民用、军用及特种电缆,拥有全省唯一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初步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产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8.5亿元瑞金市唯一百亿产业集群,有明显的产业基础及技术人才优势。目前,瑞金市经开区共有落户工业企业2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31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

三、数字化治理稳步推进

目前,瑞金市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并外包第三方进行服务管理;完成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完成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和平台建设;建成智慧政务大厅,实现自助办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区块链+24小时政务服务客厅”,将政务服务链条延伸至街道、社区,为企业、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自助办、就近办服务。“赣服通”瑞金分厅模块已对接医保、社保、公积金、公安、住建、税务等部门,承接了42个网办事项和210余种电子证照,完成“重大疾病救治”、“房屋租赁备案”、“最低生活保障”、“新生入学申请”、“保障房在线申请”等群众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的“赣服通”上线服务,可向群众提供掌上查询、预约、办事、支付、投诉等服务。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六个江西”建设,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坚持不懈“攻项目、整环境、提效率”,全面塑造“红都今朝更好看”发展形象。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建设数字中国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智联江西工作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把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核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驱动,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瑞金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统筹协调的引导作用,市场在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技术应用、项目实施等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立足瑞金产业发展实际,面向瑞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关键、重点领域,推动数字技术加快应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治理加快推进。

——改革推动,创新驱动以改革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推动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鼓励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数据驱动,赋能提升运用数字技术,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力争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努力实现数字经济规模倍增、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以上,规上企业突破50家,加快数字装备产业集聚区、数字治理产业示范区、数字文旅创新先行区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特色数字产业化体系初步确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数字政府治理更加高效,数字惠民服务更加便捷,数字创新活力更加突显。

——数字装备产业集聚区。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立足瑞金市产业优势,找准产业细分赛道,坚持创新引领,补足基础短板,做优做强数字装备产业。力争LED光电产业突破50亿元,做大电子铜箔及线材、数控显示及智能终端产业,引进培育无人机、激光雷达装备、智能打印设备及数控加工设备等新兴赛道产业,形成总规模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省级以上数字装备产业集聚区。

——数字治理产业示范区。主动参与大湾区数字产业延伸与数字资源辐射,培育智慧防汛等重大数字经济产业落地转化,将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城区运行、公共服务等深化融合,数字治理水平持续加强,在防汛、交通、医疗、教育、养老、旅游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显著成效的数字应用场景示范标杆项目。

——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聚焦1+3+N”产业,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装备数控化率不断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到7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0%以上。推动全至少80%的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带动全80%的工商注册企业“上云”,旅游、商贸、康养、物流、金融、家政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显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蓬勃发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基地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建立,数字乡村全面发展。

——数字文旅创新先行区。通过“数字文旅”赋能红色旅游,优化旅游线路,制作数字展馆,提升旅游体验,发展数字文创,建设集开发、设计、制造、展示、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数字化“红创数字产业园”,研发具有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在深化对接合作、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数字文旅创新发展新路径。

第四节 存在问题

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核心产业薄弱。瑞金市数字产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少,以中小企业为主,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企业较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仍有待培育和规划引导。

数字基建项目少,资金吸引力需要提高。瑞金整体新基建项目偏少,且体量不大,而且项目资金基本上是由地方财政出资。新基建项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难度较大,没有吸引力。相关政策又跟不上,无法吸引投资商把相关总部设在瑞金。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新基建项目就很难实施,招商引资更是困难重重。

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动力不足。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财务、办公、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多数中小企业尚未意识到数字化的长期价值,缺乏系统指导,数字化改造动力不足,导致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

数字人才紧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瑞金市数字人才供给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匹配度较差,高精尖人才、跨界人才、即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较短缺,且人才黏性需进一步加强。

数字经济发展氛围不足,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瑞金市在人居环境、政务服务、政策激励、企业家精神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缺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的优势企业

第五节 发展机遇

一、政策红利机遇

20201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之后,202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鼓励革命老区完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因地制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北斗系统应用。瑞金市作为“红色故都”,应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挖政策红利,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全力推动政策支持转化为发展动力。

二、区域战略机遇

赣州市作为江西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以及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在省内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瑞金市正处在千载难逢的重要区域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瑞金区位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开拓创新,探索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使老区乘翅而飞,实现融入赣州发展格局,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赣南东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龙头城市。

三、产业转移机遇

赣南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瑞金应发挥作为赣闽合作“桥头堡”优势,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产业价值链分工导向下,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产业外溢重大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第三章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第一节 推进工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

围绕瑞金1+3+N产业,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建设,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协同设计、众包众创、云制造等创新应用,推进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和两化融合评价。完善特色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工业互联网服务质量。支持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支持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制造业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0%以上、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支持在电机械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中创建国家级和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加快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提高设备联网、数据采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能力,打造5G+智能工厂5G+数字车间”。

二、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提升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进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推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控制、生产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推动万年青、得邦照明、美润环保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高设备联网、数据采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案例3个以上,培育20个以上升级版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引导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重点围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数字制造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多方面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省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台优势,加大生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把握“新基建”机遇,加大金一电缆、金字电线及相关联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线缆企业向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等方向发展。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推动恒吉等企业朝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引进一批电子、汽车线束线缆项目,提升产业配套延链水平。

三、加快实体产业数字化发展

加快提升电气机械核心技术自给水平,牢抓平台建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展以铜基材料为上游,线束线缆、光电照明、电子器件、数控装备、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为下游的精工智造首位产业,加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接,推动行业年度大会、高峰论坛、产业发展沙龙、研讨会等在我市召开,加快建成全国有色金属精工智造重要基地。

突破食品产业技术瓶颈,完善本土特色产品绿色创新,加快建设示范区。以功能性饮品、食品为突破口,支持武夷源茶叶、客佳红酿造、京都啤酒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打造饮品自主品牌。支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加快建设“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垇背岗国家脐橙产业保护区”,创建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支持九华药业建设中药特色栓剂、特色口服制剂的智能化信息化研发生产平台,全力打造新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加快食品研究院的组建运行,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粮油、水质、土壤等检测资源,优化调整实验室功能布局,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检测平台。重点引进旅游休闲、冻干、代餐等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努力建设江西绿色食品工业重要创新区、全国旅游消费商品主要加工输出地

深度融入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带建设,实施错位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以产业用纺织品为主的特色织造、特殊面料、特种服装、特级辅料“四特”产品体系,加快形成纤维原材料、纺纱、织布、服装加工、市场贸易等纺织产业链,加快建成现代轻纺产业园,积极申报年处理能力20万吨的印染项目,打造首个赣南纺织服装印染数字化共享中心。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深度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构建面向设计、制造、供应等关键环节的企业间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协同设计制造,实现设计资源、制造资源、数据资源网络共享,推进个性化产品的研发设计、柔性制造和售后服务。依托瑞金市运动休闲服装产业园等重点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以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区域内其他纺织服装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智慧基地、智慧园区。

专栏1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

1.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试点示范项目积极申报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试点示范项目(涵盖内网建设改造、融合应用创新、融合产品创新、发展路径创新等)。

2.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软硬件、通信设施以及应用平台开发。

3.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到2025年,全市计划建成10家左右市级标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4.实施机器换人计划着力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支持一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推动以机器换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5.实施企业上云计划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实施企业上云计划,推广应用物联网、行业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等前沿产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目前,完成企业上云230家,力争到2025年新增企业上云100家。

6.内培外引一批互联网企业培育壮大土八鲜飞麦公司等本地互联网企业,引进浪潮、阿里巴巴、京东、商汤、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的一流互联网企业。

7.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基地实施数字经济映山红行动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和中小微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品牌塑造,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特色基地。支持产业集聚,形成电线电缆、光电照明、智能终端特色园区。

8.做强大数据产业链条培育引进大数据核心企业,大数据相关业务收入稳定增长,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和产业链条。

第二节 推进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全面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数字化加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

一、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

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建立瑞金市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利用大数据提升品牌、服务生产和销售。针对油茶、脐橙等的农业资源,开展智慧农场试点建设;试点推动激光和摄像头技术识别应用,多元化提高农业生产环节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试点建设5G村、千兆村、智能蔬菜大棚等,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全面发展。

二、加强农业数据汇集与分析

强化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管理,试点建设百晟农业、九丰农业等一批农业数字化基地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农业管理服务数字化、服务生产和销售一体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依托农业大棚蔬菜、脐橙、畜禽示范基地,推动瑞金蔬菜、脐橙、白莲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提升品牌、服务生产和销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等多环节的应用,整合现有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开展全生产过程、加工包装过程、运输过程、销售过程等全链条数字化分析,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汇聚各政务部门信息资源,逐渐形成“三农”大数据,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业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开展“三农”大数据分析应用。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三农”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形成数据管理、分析、调控、可视化等机制。依托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动态分析技术,挖掘数据趋势,最终实现土壤质量监测、气候预警、病虫害预警,以及农业舆情监控、产前农资信息监测、产后市场信息监测、营销方案制定等,并向农民、家庭农场、农业加工企业进行反馈,以助力改进农业生产工艺,进行农产品高质量、差异化生产,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和销售,减少滞销。

三、提升农产品企业品牌营销能力

支持以功能性饮品、食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依托农业、农村数字化云平台,积极开展大数据营销,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模式。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区域品牌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聘请专业品牌营销运营团队,依托互联网新渠道新模式进行农产品品牌化宣传,实现农产品的数字赋能。

四、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水利、公路、电力、物流等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提升,推动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提升种植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平整规划、交通网络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等,为丘陵地区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提供先决条件。持续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建设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及施药等智能化技术和装备。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着力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适用于丘陵地貌的智能农机装备,推动研究基于北斗、5G技术的自动驾驶、远程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在农机农具上的应用。持续推进江西省“123+N”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农业底层感知、数据支撑。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加强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温湿度、土壤墒情、自然灾害、病虫害等方面的监测,对作物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精准管理。

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及追溯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把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的养殖、种植、防疫、检疫、物流和监督各个环节贯穿起来全程记录并跟踪农产品主要业务和监管数据的一套信息系统。

专栏2:建设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

数字农业应用平台: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聚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智慧农场试点、农业示范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研单位,集成生产环境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远程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生产预警、疫病专家诊断、农民教育培训等功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存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安全生产、追溯服务,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数据化、在线化、可视化,为全市农业生产的预测分析、灾害预警、科学生产提供良好基础,打造信息化、网络化、立体化、智能化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项目企业,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淘宝“村播计划”等平台,开展一系列直播活动,重点围绕赣南脐橙、白莲、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开展“赣品网上行”活动,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加快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联结土八鲜、华贡、红耕谣农业等电商企业,优选适合网销的工业品,打通工业品上行通道。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社交电商、绿色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

第三节 推进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推进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智慧瑞金,强化与赣州城市大脑链接及周边县市信息共享。推进电商经济创新提升工程,加快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电商新业态,积极探索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红色旅游,融媒体等服务业,促进瑞金市服务体系迈向专业化、高端化的智能发展新形态。

一、培育金融科技新业态

加快打造物联网金融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区块链金融、物联网金融、大数据征信与风控等新业态。把握赣州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模式创新,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让群众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

二、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文娱、同城配送、网约出行等线上服务,建设直播和短视频基地,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线上经济大发展。拓展“赣服通”瑞金分厅便民服务功能,增加地方个性化服务事项和申请类公共服务事项的上线数量。全面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监管制度体系,构建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政务信息安全和用户安全为重点的多层次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三、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

围绕当前消费领域中的新业态、新热点,依托瑞金市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推广5G商用、VR等智能产品,发展远程教育、高端医养、健康检测、数字文化以及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型业态,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加快推动传统市场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卖货、社交营销、云逛街等方式繁荣居家消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在线文娱、同城配送、网约出行等新兴服务产业,推动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

四、培育文旅新模式新业态

加大线上营销宣传力度。推动文旅产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鼓励通过直播、短视频等线上渠道带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虚拟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打造更智慧、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的线上宣传推广方案。鼓励景区、酒店、民宿、商铺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开展门票酒店在线预订、会员管理、产品网络销售、优惠团购等线上服务。推动文旅产品和内容创新,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形成具有较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积极探索城市文创形成“设计、生产、销售、市场反馈”链式结构,鼓励文化文物单位研发具有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创建“红都”文创品牌。促进红色旅游与赛事活动、乡村网红、研学培训、生态康养、商务会展融合发展,研创更多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瑞金文化旅游感染力、吸引力。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坚持全市旅游“一盘棋”,以共和国摇篮5A级景区为龙头,高标准建设大柏地、云石山等景区,统筹推进罗汉岩景区、红都古城、泽覃城市“后花园”等建设,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绿色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文旅研学平台,建设智慧景区,实现“一部手机畅游瑞金”。发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等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实现标杆景区串联,全面融入赣州、全省及全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布局。

持续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推动文旅产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发展数字文博,鼓励通过直播、短视频等线上渠道带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虚拟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运营商大力服务智慧旅游,适度扩容,保障景区特别4A级以上景区通讯网络便捷高效重点开发大柏地、武阳、云石山一万田以及罗汉岩汀瑞边游击区红色教育培训课程,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红色精神培训基地,推进赣州市人民警察学校、瑞金干部学院新院建设,引进大型文旅企业,培育品牌红培机构,发展壮大红培产业。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资源,培育红色记忆、绚丽城市主题文娱产品,积极开展红色主题记忆文化演艺活动和客家文化节庆活动,推进红色歌舞、客家民歌、民俗等非遗进景区。加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本地优质工匠,鼓励生产企业与有实力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公司开展合作,推出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旅游商品和旅游食品伴手礼,打造共和国摇篮系列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景区改造提升,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红色资源优势,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旧址等景区创建4A级景区,高标准建设大柏地景区、云石山景区,实施武阳革命旧址、大柏地战斗旧址、叶坪洋溪革命旧址、毛泽覃烈士陵园等保护利用。加强旅游品牌营销,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高端论坛等大型活动,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元勋后代开展研讨,打造特色节庆文化品牌,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力争每年承办一个全国性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

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发展数字文创,建设集开发、设计、制造、展示、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数字化“红创数字产业园”,研发具有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创建“红都”文创品牌,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使数字文旅成为瑞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名片。开发温泉等康养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多层次复合型旅游住宿体系,培育一批温泉度假酒店、特色精品民宿、乡村客栈全面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自驾游房车营地,打造露营基地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住宿需求。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开通红色旅游客运专线规范旅游公交及社会车辆运营管理,组建红色旅游车队。建设红色文化风景廊道,完善景区停车场、标识系统及安全设施,推进旅游道路标识建设。促进特色旅游购物商店项目落地,积极打造红都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专营店、文创中心展示瑞金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会展经济”“夜游经济”,做活做旺红井步行街,包装开发一批优质土特产品、工业产品承接旅游消费,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加强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抓好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客源市场旅游推介。

充分发挥智慧旅游平台,拓展深化应用功能,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利用大数据研究红色旅游,细分人群需求,动态跟踪游客结构、旅游消费指标。建设红色旅游指数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红色旅游指数,引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旅游行业大数据中心落户瑞金。

专栏3打造各类共享服务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点单派单模式,利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文化需求。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和档案工作的深度融合,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媒体资源全面整合、深度融合,坚持用好融媒体中央厨房,以网站、客户端、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兴媒体为主体组建强大的瑞金本土媒体矩阵,打造全省一流县级融媒体中心样板。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制度。支持和鼓励民办文化场馆、经营性文化设施等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引导国有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丰富文艺传播渠道。

智慧物流发展平台:围绕建成华中区域物流枢纽中心的目标,重点引进京东、顺丰、三通一达等龙头企业,打造共享电商平台,建立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园提质增效,加快分拨中心、快递节点的建设,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以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关键,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应急物流等新业态,推动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补充、以末端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城乡高效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快递服务与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深度融合。加强城市末端配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电商物流企业与物业、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在商业区、社区等应用智能快递柜等智慧物流终端设施。依托高效农业和果蔬集散地优势,打造具有瑞金特色的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

数字金融发展平台:加快打造物联网金融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区块链金融、物联网金融、大数据征信与风控等新业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慧金融产品,有序、灵活接入公众、企业相关数据,建立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保险、智能客服等分析应用系统,发展金融新业态,推进金融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业务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提质增效。

数字旅游发展平台:2023年,投资1.08亿元在瑞金市叶坪镇建立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营中心,主要包含智慧旅游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系统、智慧旅游互动体验馆、智慧旅游业务展示系统、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基础环境建设等六大部分建设内容共39个子系统。到2025年,整合已有旅游平台资源,搭建一体化红色旅游服务数字平台。加强平台终端设备兼容,统一各数据接口与标准体系,打通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全市旅游数据的高度集成和开放共享。通过数字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引导游客科学错峰游览。加强大数据平台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能力,推广旅游电子合同使用,建立健全线上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和旅游市场失信名单管理制度,推动旅游产业规范化发展。提升全市重点景区5G网络、Wi-Fi网络覆盖水平。加快游客中心、停车场、检票口、卫生间、景区道路、路牌引导标识等景区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景区服务向无纸化、无人化、非接触式转型提升。创新景区公众号、APP(手机软件)等数字化产品和功能,开展线上预约订票、在线支付、电子路线图、智能导游、智能找厕、智能停车、信息推送、电子讲解等数字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瑞金”,积极打造数字展览馆、数字博物馆等,提升旅游体验。加强北斗卫星定位、可穿戴设备、电子围栏等技术装备在景区内的应用,提升景区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经济形式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集中力量推进数字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区块链产业、虚拟现实与物联网产业、新型元器件四大数字产业,努力打造瑞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第一节 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一、建设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鼓励制造企业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将生产方式从资源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提高企业自身对海量信息进行梳理的能力,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消化能力,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实现按需生产。整合相关部门空间数据,融合基础测绘和新型测绘数据,对接赣州市“北斗+时空大数据”服务体系,面向自然资源、政府决策、社会公众提供时空信息服务,促进瑞金市时空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服务业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品牌宣传、精准营销等,创新商业模式,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具备核心大数据技术及成功案例的企业,研发面向服务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建设媒体、舆论监测、招商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

二、加快布局发展区块链产业

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引进、研发及试验,加快研究智能合约技术、多重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容错机制、分布式存储等区块链关键技术。积极构建“脐橙链”、“瑞金链”,与“赣州链”形成相互共生的产业生态,推进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积极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重点在金融、电子商务、智慧医疗、农产品安全追溯、供应链管理、社会信用评价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区块链平台建设,促进区块链行业应用落地。加快区块链应用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构建区块链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和物联网产业

支持企业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鼓励发展高性能虚拟显示器件、光学器件等产品,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与智能终端的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军用模拟仿真技术向民用市场的转化力度,逐步将产品拓展到军事体验、虚拟教育和虚拟制造等民用市场。深化VR/AR技术的行业应用和服务,促进VR/AR与工业设计、健康医疗、动漫游戏、文教娱乐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应用,搭建物联网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人工智能向各领域融合。

四、推动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壮大

深入研究数字产业细分赛道,抢占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扶优扶强德煜光电、全方电子、瑞狮科技、明崴电子、金拉铜箔、智佳科技等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在无人机、激光雷达装备、智能打印设备及数控加工设备等赛道上主动出击,加快推进腾盾无人机、金股科技、汉物应联、智龙传动、镨锐精密等项目投产达标。布局建设5G+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创、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融合赛道,持续开展数字经济风口研究,对赛道布局进行适时调整、动态更新。加强数字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工作,推动数字经济企业2025年营收达到200亿,数字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工业园区完善生产配套性基础设施,提升瑞金市新型元器件产业配套水平,为企业招引提供要素保障。大力积极招引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落地,支持得邦照明、得明光电等企业做强、做大,高标准建设LED光电产业园,重点发展LED外延片、芯片,研发设计节能、节材、环保的光电产品。瞄准通信设备、智能终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方向,构建集封装材料、外延芯片、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为一体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

五、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支撑体系项目建设

依据《江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和《关于市县(区)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平台建设框架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通过对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现有各类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接入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和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融入乡镇视频管控系统等,建设集日常值班、会议联动、应急指挥调度、网格化安全监管于一体的安全生产应急支撑体系。该项目主要包括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应急管理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乡镇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建设、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等。由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建成后,该市将成功实现市乡两级实时指挥调度和会议联动,实现一张图的全面动态监管,全面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节 引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按照抢占新赛道、补强产业链、塑造新优势的思路,依托在外乡贤、瑞金商会、中介招商机构等多种手段,重点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三请三回”“瑞商回归”等重大战略,开展“5020”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招引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积极引导国内外领军企业在瑞金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总部、业务总部、平台总部。每年力争引进数字经济项目5个以上,其中“5020”项目1个以上,建立全市数字经济项目库,加强对项目调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打造软件和互联网孵化平台,加快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打造一批特色工业APP,强化高端软件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设计开发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有效利用软硬件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数字转型。加快建设数字瑞金,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融媒体等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开展集成创新。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升级,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经营模式,主动适应商贸旅游消费升级和高端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并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打造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数字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发展数字贸易等服务贸易新业态。积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研发团队、企业引进和培育,加强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资源聚集,促进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信息安全产业生态圈。围绕智慧城市需求,着力开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防汛、智慧社区等相关应用,提高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优化软件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文创元素和旅游资源融合,加快发展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视、数字教育等数字文创产业。

第三节 谋划发展新兴产业

发挥好瑞金市产业园区现有的基础优势,结合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赣州市数字产业的发展优势,抢抓全省数字经济改革机遇,以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为方向,打造未来产业大平台。以瑞金市产业体系规划为框架,吸引国内外相关产业布局,布置一批数字技术核心企业,形成市域数字经济产业核心集群,重点依托瑞金市红色文化、山水环境资源优势展开应用与研究。

布局建设5G+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数字文创、数字健康、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融合赛道,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电子电气、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创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包括:移动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等虚拟现实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产业、5G\6G应用等,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信息安全和数据服务、物联网、无人机等赛道上主动出击,招引重大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落地,推动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攻关,加快推进腾盾无人机、金股科技、汉物应联、智龙传动、镨锐精密等项目投产达标。持续开展数字经济风口研究,对赛道布局进行适时调整、动态更新。

着力招引无人机零配件、无人值守机巢、各类型传感器等设备的组装制造,计划到2023年投资6亿元完成无人机等设备的研发、制造、试飞、销售及培训,大力发展遥感软件服务业,推动无人机创新应用;2025年,依托赣州时空大数据应用数字底座,构建瑞金无人机遥感网,提升无人机精准安全导航、监控、配送能力,结合电力线路、油气管线、河湖流域、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发展具有高精度定位功能的智能无人机。

瑞金市红色文化浓厚,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旅游要素支撑,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搭建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整合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物资源等数据资源,全面提升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五章 数字综合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数字综合治理能力,必须进一步增强数字开发应用能力,积极拓展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构建起平台联通、流程高效、场景统筹的长效机制,让数字技术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强大助力。数字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做到心中有“数”,加快补齐数字化建设中的短板,也需要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积极的信息反馈保障平台数据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各方协同发力,共同让数字联通起来、让治理更加智慧。

第一节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一、深化党政机关数字化改革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党政机关数字化水平,推动政府履职方式系统重塑,构建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加速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业务全面上网,加快对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改造进程,强化数据驱动的党政机关管理运行改革创新,围绕人事、财政、档案、统计、审计、决策、监督等机关主要事务,加强业务、信息、流程整合,推动政务运行扁平化、协同化、贯通化。打造“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联办、一次跑动办成”新模式,切实提高政府内部协同效能。强化行政办公协同,优化完善现有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满足各级各部门非涉密公文处理、业务审批等协同办公需求,实现机关内部事项办理全流程网办。加快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与“赣政通”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移动办公应用生态,推动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事项办理综合集成“一件事”网上、掌上联办。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党的组织建设、权力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数字化支撑。推进“互联网+”在党的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干部培训等领域的运用。全面推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加强政法部门数据跨边界共享和协同治理,不断提升数字法治发展水平。

二、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

落实省、赣州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提升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效,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不跑”改革,优化行政服务流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体制机制,试行低风险事项“豁免审批”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具体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纵深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省、市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入推进全市“无证明”办事改革,加快打造“无证明城市”。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推动证照、办事材料、数据资源共享互认,塑造“一次不跑、全程网办”智能化、精细化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加快“赣服通”瑞金分厅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依托“赣政通”建设,实现政务服务“全程在线”,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新模式。同时,将政务服务链条延伸至街道(乡镇)、社区(村),投放政务服务自助办理设备,为办事群众提供医保、社保、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事项查询、打印功能,方便群众“马上办、就近办”,以此促进政务服务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达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实现“一次不跑”“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坚持和完善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建设“区块链+24小时政务客厅”,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保障全市政务服务能力再提升。

三、推进网络问政平台建设

整合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市长信箱、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沟通渠道,集民众诉求表达、公民信息整合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于一身,强化平台能力提升和服务升级,助力政府决策,逐步形成共策共商共治的良好生态。拓宽沟通互动渠道,平台及时发布与瑞金相关的政策法规、热点新闻、通知公告、科普教育等内容,促进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加强政府与民众的双向实时互动,探索大众参与的数字治理新模式,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改进等环节。

第二节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一、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发展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完善农村地区与新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强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统筹农业自然资源、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五大类数据,构建主题数据库。

提升种植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平整规划、交通网络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等,为丘陵地区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提供先决条件。持续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建设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及施药等智能化技术和装备。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着力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适用于丘陵地貌的智能农机装备,推动研究基于北斗、5G技术的自动驾驶、远程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在农机农具上的应用。持续推进江西省“123+N”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农业底层感知、数据支撑。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加强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温湿度、土壤墒情、自然灾害、病虫害等方面的监测,对作物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精准管理。

二、发展数字乡村新业态

重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这些年,正是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数字农业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特别要关注的是,眼下互联网新业态“直播电商”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在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电商突破了地理界限,农户和乡村企业即可成为主播,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等即可成为直播间,能够更好地助力农产品销售,助推乡村振兴。今后要继续用好这些新业态,推动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把“助农兴村”活动当成经常性工作来抓,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

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完善脱贫人口信息数据库,并导入医疗健康数据、就业数据、教育数据、税务数据等,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对脱贫人员的跟踪及分析。对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逐一实施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返贫。持续开展“网络扶志”和“网络扶智”,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科技信息帮扶服务,提升群众生产经营技能。扩大互联网平台农业信息供给,推广云农“12316”平台,充分整合现有涉农服务、农业信息平台及相关应用,并利用线上平台提供产销对接、普惠金融、农资供应、农机信息等服务。创新移动端农业信息服务,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等方式发布相关信息。培育市场机制,鼓励涉农企业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形成政企民相结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四、发展数字乡村文化事业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数字化水平和能力。这是数字乡村建设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发挥各级政府作用,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当前尤为重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推动数字乡村教育信息化,为建设数字乡村增添新活力。教育信息化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发挥老师和家长的职能,将老师、家长和学生连在一块,延伸了教学空间,形成了教育合力。加快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拓宽乡村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提升乡村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加强基于高水平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跨地区教育合作,保障乡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供需精准对接,改善乡村教育资源错配、浪费等现象,实现基础配置均衡与师资均衡。

繁荣乡村数字文化生活,丰富乡村生活内容。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数字广播电视和网络户户通。加强乡村网络文明引导,通过文化广场、数字农家书屋、数字文化馆等场所,利用公共显示屏、移动终端等宣传乡风文明,消除封建迷信及低俗文化传播。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推动融媒体中心深入完善,传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专栏4数字乡村振兴重大工程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2021年至2022年县道升级改造约80.02公里;乡道双车道拓宽约130.45公里;村道拓宽约82.98公里;旅游公路约11.8公里;危桥改造约200.5米;2023年至2025年建设县道升级改造50公里,乡道改造200公里,村道400公里。能源基础设施。2025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3%,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5%信息基础设施。2023年,瑞金市计划投资2.2亿元在经开区完成智能显示科技园项目,涉及液晶显示屏,显示模块及相关设备、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2025年,实现100%行政村光网覆盖,按需推动千兆光纤宽带逐步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2.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乡村教育质量计划。全面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力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乡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师资标准化配置。力争到2025年,农村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每个农村教学点都有1所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健康乡村计划。2025年,全市每个行政村建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达标率达100%。开展村卫生室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养老计划。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到2025年,以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要为主的养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5年,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达到60%左右,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9.9%以上。

第三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加快智慧城市管理升级

落实“全景江西”行动,以政府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进行变革,推进城市防汛、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城市治理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具有瑞金特色的智慧防汛、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数字社区公共安全等应用场景,依托瑞金总医院,推进瑞金市市域综合医改信息化项目建设,提升全市医疗水平。组织梳理“机会清单”、“产品清单”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赣教云教学通应用,深化智慧作业应用,创建智慧(数字)校园。用好“区块链+24小时”城市服务客厅新模式,强化与赣州城市大脑链接及周边县市信息共享提升城市服务品质,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以瑞金市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城管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普及智能执法终端,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加快数字城管平台的规划、建设和整合,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向社区外延伸。进智慧社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向城市住宅小区和乡村延伸,最终形成市域范围全覆盖。提高智慧城管类别覆盖率,进一步细化问题类别覆盖率,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全覆盖。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社会治安“四化”水平,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大城乡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力度,加快打造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运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

加快瑞金市智慧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聚力打造“两地五区”,以实现高效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智慧治理为突破,以多元治理为支撑,以信息资源整合和治理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载体,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增强城市感知能力,推进瑞金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在经济价值上,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底层支撑环境,有效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节省财政资金;社会价值上,优化政府治理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城市治理水平;政府服务优化升级,提高市民满意度,公共服务更智慧便捷,增强市民幸福感。

专栏5:打造瑞金市智慧城市大脑管理应用平台

智慧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内容为“1+1+N+1”,即一个智能底座、一个智能中枢、N个智慧应用和一个指挥中心。智能底座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三大中台和视频共享平台、融合通信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共性能力平合;智能中枢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I0C);智慧应用包括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疫情防控、企业服务等应用;指挥中心为智慧城市大脑的实体物理中心。

瑞金市智慧城市大脑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实现政务数据全量归集,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加强社会数据与政务数据互通融合,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及分析应用,为智慧城市大脑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服务,支撑政府科学决策。

2.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持续强化“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完善政务服务监督考核体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行政审批时效性,逐步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秒批秒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3.公共服务全民普惠。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机制,搭建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网络平台,构建覆盖广、智慧化、便民化的惠民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服务的一站聚合。

4.城市治理协同高效。推进社会治理专门平台、专业系统、应用场景的规划建设。实现城市治理事件的协同化、闭环化、统一流程化处置

5.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构建全面支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服务体系,强化精准招商与营商助企,打造全市产业地图,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政府监管能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二、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工程

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推动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推广应用具有短程通信、电子标识、高精度定位、自动监测、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运输装备,提高车载智能终端、车路协同设备等智能化运输装备的检测能力。有序推进公交设施智能化,加快市区内公交干线走廊电子站牌建设。开展智慧交通试点示范。选取瑞金机场等重点交通枢纽,开展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完善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枢纽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完成公交指挥中心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公交线路规划,推进实时公交应用,方便群众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建设由瑞金港数字监管作业区、瑞金临港数字产业园、瑞金现代数字港产新城构成的瑞金国际陆港(华中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做强陆港产业服务能力,提升港口枢纽、贸易汇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智慧交通新业态发展,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交通发展格局。

专栏6打造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平台

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交通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交通综合决策支持和监测预警平台、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实现交通设施破损情况的随时发现上报、快速跟踪维护、动态督查督办和全程监督评价。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实现交通运行综合展示、预警和视频联动功能。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和战略合作,鼓励互联网平台等各类市场主体整合多种运输方式信息资源,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建设形式多样的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稳步推进交通一卡通跨区域、跨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加快移动支付方式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三、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工程

夯实医疗数据汇聚共享基础,创新在线医疗新模式。积极推动在线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汇聚各类医疗服务资源,建立面向患者的全流程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健康服务,实现互联网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结果查询、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应用,通过区域互联网医疗中心平台的建设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就医,搭建医院和病人之间信息高效沟通的桥梁。同时推进发展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惠民共享。深化医疗医保监管平台建设及应用,加强数字医疗医保监管工作。通过建设“医疗三监管”平台,实现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为实时、动态、全程信息化监管,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监管全覆盖。努力构建“监控数据集中化、监控功能精准化、监控规则标准化、监控操作智能化”的医保智能监控审核系统,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智能分析,控制连接、预警提示、辅助人工审核操作,有效保障基金合理使用、安全运行。

专栏7: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

大力推行国家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标准,落实卫生健康领域信息高效整合与共享利用,通过瑞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各条线业务系统间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工作,减少数据错误与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引导医院建设集成信息子平台,包含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等,进行医院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医院内部的信息互联共享,为域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加快推进居民医疗信息整合建设,整合个人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资源,实现一张健康卡通用,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构建居家社区健康咨询、医疗护理、生理监测、远程健康管理、养生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工程

依托“智慧(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拓展教育专网建设覆盖面,提升学校网络质量,推进信息化设备铺设,完善信息化终端建设,为智慧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条件和智慧教学硬件条件。依托赣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探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学校课堂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布局智慧校园试点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推进学校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服务等智慧应用全覆盖

专栏8:智慧教育共享平台

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在教学行为分析、精准教学与自适应学习、教育评价等领域应用,围绕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考试评价、校园管理等各类校园教育场景,开展智慧应用创新。支持具备较强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企业、机构和单位参与瑞金市智慧教育资源建设,开发各类公益性教育资源。推进“智慧(数字)校园”市域全覆盖,实现“三个课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推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瑞金市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和平台建设力度,促进瑞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接,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开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产品,不断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将在瑞金市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终端和网络为纽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以“健康服务、居家照料、档案管理、呼叫救助”为中心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养老的新型服务模式。建设运营瑞金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可以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全市老年人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专栏9:建设智慧养老平台

建设运营瑞金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项目,通过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养老服务数据库,推广智能穿戴设备,畅通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沟通对接实现政府、市场、居民的信息互联互通,为全市近9.9万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家电维修、代购、代缴等生活照料及智能服务。

第四节 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一、构建数字化公共安全体系

加快推进全市社会治安全息感知体系、大数据纵深防御体系、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整合现有系统及信息数据资源,汇集政府及社会数据资源,利用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等技术,构建警务应用支撑平台。推进公共安全智能化建设,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对重点关注的人员、区域、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在打击犯罪方面,建设人工智能辅助侦查和审讯系统,在治安防控方面,开展面向人员、车辆、事件、场所、网络等的综合大数据分析,在重大安保方面,推进安保大数据应用建设,在内部管理与行政管理服务方面,整合系统内各环节的数据资源,推进公安机关行政管理与业务体系的线上全程流转升级改造,在数据管理方面,设立大数据督导小组,针对所有的数据资源做到部门使用小组监管。推进政法信息化三维实战系统建设,构建全时空、立体化、可视化的城市综治模型。建立综治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与综治信息平台互通互联,增强智能决策、协同联动和迅速响应能力。

专栏10:建设公共安全防范平台

推进高清天网全覆盖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感知体系。计划到2022年投资2亿元完成对人脸识别等终端设备的软件、硬件开发、智造、销售与服务,到2025整合雪亮工程行政单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及重点部位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增强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监测等设备信息捕捉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快智慧公安、智慧城管建设,建设大数据智慧警务系统,综合利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互联网、应急处置平台(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安全预警平台、煤炭瓦斯监控中心等)等数据,实时在线感知警情,精准研判治安态势,科学调度执法资源,实现执法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推动“雪亮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对17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居委会)实现监控网络全覆盖,打造“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加强和创新瑞金市社会治理,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各方信息资源,搭建标准统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公安信息化作战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促进社会治理数据化、智慧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平稳发展。运用大数据搭建共建的治理平台、整合共治的治理资源,提高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及时、全面掌握社会治理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大力推行立体、动态的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瑞金加强网格+网络的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智慧化、立体化、平台化。探索建立以信息化为引领的大联动、微治理服务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建立涵盖公共服务、居民自治、社会信用、志愿服务智慧警务等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建立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打造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监测预警中心与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能力。

专栏11建设瑞金市安全生产应急支撑体系

计划到2023年完成瑞金市应急广播建设项目,按照《江西省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投资标准参考》标准,240个行政村建成应急广播终端1200个;240个村级平台;17个乡级平台;1个市级平台,以及网络链路。到2025年完成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立,推动应急无线通信专网建设,扩大应急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统一调度、协同联动。制定跨部门应急预案,形成畅通的应急联动机制和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协调处置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依托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和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推进对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现有各类硬件设施升级改造,融入乡镇视频管控系统等,建设集日常值班、会议联动、应急指挥调度、网格化安全监管于一体的安全生产应急支撑体系。

二、建设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根据现有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智慧市场监管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强执法管理规范化,提高执法效率。实现建设以企业数据为核心的企业监管系统、以产品数据为核心的产品监管体系、以移动执法终端为载体的行政执法体系。智慧市场监管平台有助于解决工商、质检、物价、食药监、旅游等智能融合难题,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的有效性。将对市场主体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在线监管,可以实现市场主体监督检测、问题溯源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比对、风险评估等功能,加强市场主体监督管理,提高风险预测与应对能力。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应用,统筹利用监管资源,建设由网络餐饮监管、安全抽检、风险预警、食品药品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构成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汇聚食药的生产、流通、餐饮等各个环节的多源数据,实现食品药品数据存储与证据追溯、视频监控、投诉举报与处理、现场直击与应急指挥、日常监管与网格化管理、抽样预测等功能,推动食品药品监管的智慧化、信息化转型,有效提高瑞金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专栏12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构建地名地址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将地理信息数据库与市场主体进行全面融合,建立基于空间坐标的市场监管一张图,完成市场主体从传统二维到立体空间的管理,实现市场主体可视化监管。以电子地图为入口,以市场主体位置为载体,通过与业务系统的实时对接,实现市场主体信息的全面整合,构建地理网格与业务规则双维度的市场主体模型,将市场主体信息在纵向上分为不同的层级,实现从基本到详细,从宏观到微观的层层递进,构建市场主体全景画像。按照市场主体行为规则,构建相应的市场主体信用分类方法,从而强化监管重点,明确监管重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智能预警模型,基于市场一张图对登记预警、消费预警、监管预警和安全预警进行智能推送、动态提醒。建立移动终端监督管理系统,推行基于位置的精细化监管。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监管任务的现场处置,能够现场调阅工作信息、监管人物及时跟踪、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工作过程全程留痕也能作为绩效考核参考依据。

三、推进网络安全保障工程

聚焦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等领域,打造数据开发应用典型案例,探索数据资源开发应用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作用。针对数据防泄露、防篡改、防窃取等传统数据安全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数据安全管理、分类分级安全防护,提升数据安全智能防护和管理水平。针对数据安全监管需求,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提升智能风险分析、威胁预警和自动化事件处置能力,持续深化“净网”专项行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体系,坚决打击网络犯罪,筑牢网络安全防线。针对数据安全共享需求,大力推进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可信计算等技术的研究攻关和部署应用,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动。通过系统化的设计,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将安全管理前移,保障瑞金市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程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可用。安全工作前移,瑞金市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探索数据交易机制,推动开展数据确权、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资产定价、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瑞金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对接赣州大数据交易中心。同步开展设计安全保障体系的框架及指导性的规范,构建政企数据对接合作机制,推动基于特定场景的政企数据融合应用试点,逐步开放数据样本,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应用创新,释放数据潜在价值。设计并实施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网络数据安全服务体系和网络数据安全度量可视化中心,形成整个工程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主动防范、能发现和响应风险,能感知未知风险的系统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数据安全建设原则按照一个中心,三大体系进行规划,一个中心的建设主要是管理整个瑞金市的安全状况,三大体系分别为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技术体系是部署安全产品的合理性,管理体系是执行安全的科学性,服务体系是运维业务安全的特殊性。

建成网络数据安全度量可视化中心。对瑞金市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程的安全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对风险威胁和安全事件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数字化的方式直观显示整体的信息安全风险值。对网络的安全现状,分别从资产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漏洞管理、病毒管理等方面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可量化的方式展现给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使得组织内的安全管理可见、可控,形成瑞金市网络数据整体安全一张图

建成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瑞金市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程需要各种软、硬件安全产品及安全工具支撑。通过对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等各个层面的安全建设进行分析,提取各个层面所需要的安全软硬件产品和工具。完善数据应用安全防护技术,推进数据脱敏、数据防泄漏、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恢复、细粒度访问控制等技术升级,保障数据应用安全可控。强化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对终端、网络、云以及跨境等场景中数据流动和异常行为监测的广度、深度和准确性,提升事件处置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建成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注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领域风险防范,加强数字化项目网络安全审查及风险评估,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强化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常态化开展打击虚拟货币“挖矿”整治行动。优化数据安全管理技术,提升数据识别、分类分级、质量管控等基础性技术准确和智能水平,准确掌握数据资源情况,做到数据可视、可管、可控。

建成网络数据安全服务体系。优化瑞金市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套安全运营评估服务,对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各个层面的运行进行风险评估、渗透测试和安全加固等,使瑞金市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工程

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天、地、水一体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林业、气象等部门信息的集约共享,提升环保领域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覆盖面。依托赣州市时空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瑞金环保大数据资源库,对各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整合汇聚,规范和统一各类环境资源基础数据(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等)的采集、有效集成、存储、互联共享、发布和使用,为生态环境提供基于大数据的预测、预警、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创新“智慧环保”管理模式,打造“互联网+”环境监测和管理平台,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监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查办奖励等制度,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护好瑞金的绿水青山。

依托省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和市“5G+新型智慧城市”项目,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共享,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一体化,实现“一张图”管理、分析和决策。推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加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林业、气象等部门信息的集约共享。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污染源头治理,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区域城市碳排放尽早达峰,强化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推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瑞金市自然资源数据,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助力瑞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推进“工业固废协同监管”项目建设,通过打造固废交易、过程监管、倾倒预警三项功能,实现全品类工业固废线上处置,企业固废处置在线询价、申报、交易、评价及流向查询;实时监控产废企业贮存、申报、转运、处置等各环节固废重量、种类、流向及收运人车证等数据;建立跨区域偷倒、敏感区偷倒、GPS线路异常等预警模型,依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道路重点卡口监控等感知手段,及时发现违规跨区运输、易倾倒点可疑车辆停留、保护区违规进入等可能发生违法倾倒等异常行为;形成固废全过程联合监管机制,催生新型固废回收产业链,推动工业固废数字化治理。

五、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平台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再仅限于服务器、网络、计算资源等常规内容,通过业务深化积累下来的数据、标准、算法和模型,已然成为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中的基础设施、资源中心和能力中心,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承载着夯实自然资源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数据基石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任,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

结合实施全国国土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的信息化机制,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奠定信息基础:一是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为各部门提供覆盖全市、涉及地上地下、能够及时更新的基础地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基础地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自然资源产权等数据支撑与服务。二是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板”,为各部门提供专业规划、项目实施、日常监管、分析决策等信息化工作平台。三是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线”,为各部门提供对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的有效管控机制。

专栏13: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平台建设工程

一方面实现对“一张图”中各类调查、监测、评估、规划、业务管理数据的实时接入和有效管理,实时动态更新;另一方面通过平台汇聚各类信息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图谱、数据关系、各类指标库、知识库,形成智能流转、实时更新、相互补充的数据闭环。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数据服务、搜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数据挖掘、决策分析、业务规则及其他各类模型服务,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政务服务、资源监管、分析决策等应用提供能力支撑。

1.开展数据治理构建一套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资源体系,通过数据标准化治理、业务化治理和过程化监管,实现数据资产化管理。

2.统一数据底板。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现状数据、规划实施数据和规划监督数据,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依据。

3.强化实施监督。形成全域覆盖、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流程管控。

4.支撑智慧决策。建立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通过常态化、动态化、精准化的数据获取,及时发现问题,明确治理方向和重点。


第六章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也是构建未来经济发展所需的平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第一节 建设“数字网络”基础设施

一、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开展政务云资源整合及数据中心运行监测,推动已建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改造。到2025年,现有和新建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通过光伏微网建设,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严格落实《瑞金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加快基站、机房及传输设备等建设进度,扩大建站规模。争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大运营商对瑞金倾斜支持。

5G是实现万物互联、融合应用的网络基础,为全面实施“5G+数字经济”战略落地提供根本保障。为发挥5G独立组网优势,夯实瑞金市5G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5G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站射频为重点,发展滤波器、天线、功率放大器(PA)、印制电路板PCB)、射频开关产品。延伸发展光纤光缆、新型路由器、交换机、无线接入点(无线AP等接44入网设备与承载网设备,强化“射频器件—5G基站设备—网络设备”产业链条。配套组建5G测试平台设施,依托无线电监测站,提供无线电发射设备研制、试验、生产、检测等服务。积极招引5G手机、智能穿戴产品、智能网关及其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鼓励相关企业与5G芯片、模组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合作,研制垂直行业应用终端,扩大5G终端产业规模。实施千兆宽带部署工程,提升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用户及流量规模,优化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能力,实现千兆宽带村村通。

专栏14:网络建设工程

加大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力度,将通信管道纳入公共基础设施范畴,在中心城区和各乡镇以及跨区域道路新建、扩建或者修缮时,将通信管道建设纳入预算,支持通信运营商参与相关管道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同步做好通信管道的铺设,争取实现一次性建设到位。推进铁塔基站、路灯、监控、交通指示、电力等市政设施资源的统筹利用,提升共建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整合5G站址资源。力争至2025年,建成5G基站超800个,打造55G优秀应用案例争取实现中心城区、经开区、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和各重点乡镇的5G信号网络全覆盖。

大力推进高速光纤网络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同步扩容,增强骨干网络出口承载能力,持续开展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引导面向重点场所优先覆盖双千兆网络。

二、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物联网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映射的基础支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化部署需要与千行百业紧密结合。加快物联网终端部署,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推动部署千万级感知节点。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LTE-Cat1/4G/5G网络迁移,强化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园区等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积极利用4G5GNB-IoT和光纤等接入技术,提供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构建NB-IoT4G5G相互协调的低中高速移动物联网协同发展综合生态体系。以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市政、乡村、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应用场景,提升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是以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进物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建造业、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是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家居、健康等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丰富数字生活体验。以产业聚集构建创新生态,加强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持续跟踪评价现有示范基地建设效果,高水平培育新的物联网示范基地,进一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专栏15:物联网建设工程

统筹建设全市传感器、摄像头、电子车标等各类传感终端,形成共用的传感终端网络。搭建感知网络,实现对城市部件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智能化。加速扩大信号灯、电梯、消防设备以及各类地下管线等智能监控覆盖范围。重点完善道路交通类城市部件智能化布局,推进全市政府办公区域、高端商业及重点区域的智能车流疏导和停车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无线数据专网、宽带视频专网和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为各种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传输和安全保障服务。

深入推进03专项试点,做好窄带物联网NB-IOT)的网络维护、优化和应用支撑,建立协同发展的NB-IOT/4G/5G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合理满足个人通信和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在深化4G覆盖,推进5G建设的基础上,通过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

加快全市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改造,推进全市网站的IPv6规模应用建设。大力推动网络和云的敏捷打通、按需互联,逐步形成云网融合服务能力体系。“十四五”期间,完成IPv6改造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升级,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

三、加快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

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内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形成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的网络部署模式。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进5G模组与AR/VR、远程操控设备、机器视觉、AGV(无人搬运车)等工业终端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推动智慧电网、智慧管网、智慧水利、智慧应急、智能充电桩等建设,发展协同便捷的智慧交通设施,支持智慧机场、公路等建设。推动智慧防汛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三维模型,完善城市防汛数字化监测机制和汛期洪水泄洪数据分析应用,优化安全生产和灾害应急设施支撑。拓展5G场景应用在智慧医疗、智能工厂、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就业智慧旅游、智慧城管、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深入推进5G融合应用,形成更多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场景。加快引进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力争引进建设瑞金市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含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存储平台、数据应用支撑平台等附属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环境。

完善特色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工业互联网服务质量。支持电机械、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电线电缆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支持在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中创建国家级和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加快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提高设备联网、数据采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能力,打造5G+智能工厂5G+数字车间

第二节 建设“数字资源”基础设施

一、加快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中心是企业业务支撑平台,是企业知识和决策中心。大数据中心采取“数据集中、应用分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应用大数据技术支撑数据分析和决策,有助于政府科学规划城市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决策能力,提高政务效率;应用大数据挖掘需求,通过动态分析、实时响应,为市民提供方便、精准和快捷的服务,提高生活品质;应用大数据还将催化一批与之相关的新产品、新业态,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入赣州“北斗+时空大数据”服务体系,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布局,与遥感、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形成体系化的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服务能力。建立公共数据目录体系,动态发布数据共享和开放责任清单,推动公共事业单位数据资源统一纳入大数据中心管理。依托省电子政务一体化平台,确保省市县三级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安全交换。建立政务数据汇总采集机制,加快对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改造进程,建设行业大数据中心,推动省级统建系统数据回流和全市各领域公共数据汇集,将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使用。

专栏16:大数据中心建设

规范全市政务服务数据的梳理工作,逐步加强企业数据的归集。加快梳理政务数据与行业数据的标准数据元、标准代码、常用规则、质检规则,创建数据质检方案,提升数据共享质量。优化全市政务和行业的数据归集、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和规范,提升全市政务基础库与行业基础库的数据质量。

开展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整合全市政务数据库、数据接口,提升数据应用服务、技术重构复用、业务协同共通等数字基础服务能力,加速数据流通融合。聚焦共性需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5G、物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在城市大脑中的融合应用,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网络,将数据中心打造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能力的核心数据支撑。

二、加快智慧能源网络建设

能源互联网以电为中心,依托新能源资源与科技优势,深度融合先进能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多能互补、智能互动、泛在互联的智慧能源网络。加大电力市场化交易,推动能源企业与互联网、通信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化合作,凝聚能源互联网建设合力,在瑞金市集中建立计算机监控、电站评估信息平台,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控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通过数据的收集,实时掌握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电站的运行情况、环境变化等,为投资收益提供可靠、安全、有效的数据,使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从企业的资质、电站各项指标、资产情况、管理信息都实现高智能化、集中化、网络化、透明化,实现电站智能监控、预测、评估、协调、优化、调度等多项功能,让能源消费更加优质环保。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构建一个有机的高效、低成本、可持续、可调控的新型能源网络系统,实现新能源多样化的多能协同供电,让用户体验更加便捷友好。通过互联网与电网,将供电侧所有能源与市内工业园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绿色交通等高耗能产业用电侧进行深度融合。完善充电设施基础建设,结合全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实际,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完善瑞金市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整合瑞金市各充电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市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平台。

第三节 建设“数字服务”基础设施

一、加快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

区块链的建设能有效增加办理的渠道,较少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收件、出件的效率;将政务服务中心的涉企涉民高频事项的办理延伸至城区和社区,方便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瑞金市自助服务区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区块链+24小时政务服务客厅”,并投放各类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构建结合瑞金印象、便民服务、企业服务等区域的服务厅。促进服务便民化,完善线上门票预订,餐厅预订,酒店民宿预订,农家乐预订等;打通民政局婚姻数据、殡葬数据、卫健委享受补贴名单数据等信息,利用“区块链”防篡改、高可靠性的特点,应用到事项办理中身份信息认证、电子证照比对的具体场景,融入“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企业、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自助办、就近办服务;信息整体化,以图文、视频的方式展示瑞金的历史文化、行政区划、经济民生、自然环境、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信息,在“瑞金印象”区域便可清楚地了解瑞金概况,对瑞金留下深刻印象。管理统一化,利用3D虚拟现实技术对景区建筑、植被绿化、游览道路、河流小溪等各种区块进行实时分层显示和管理,从不同角度观察红色景区的布局和结构,动态研究红色景区中的空间系、轮廓线以及位置关系。

二、加快云网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对政务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拓展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来支撑庞大的政务数据体系,破除“数据壁垒”。云网基础设施建设要稳步提升云网支撑能力,优化完善“多云共治”体系,推动政务应用全面上云,市、乡、村等政务部门实现政务外网全接入。遵从电子政务外网向IPv6演进的路线,通过云网安一体服务打造泛在安全,基于“IPv6+智慧政务外网、智能无损政务云网络”联合创新成果,构建新时期下的云网新能力,不断形成新成果以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创新实践,解决数据共享难、网络重复建设和财政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

三、推动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市、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圈。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档案馆数字化升级,推动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设置乡村博物馆、村史馆。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提档升级,完善瑞金红都云服务功能,打造数字文化超市,推动数字化文献资料、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的共享。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阅读等公益性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推动数字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营造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就业为主线,以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和劳动者技能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政策体系,大力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就业创新空间,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瑞金市区域性创新创业中提供强大支撑

专栏17: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深入实施“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全市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强化移动端应用,打造集政策解读、业务办理咨询于一体的智能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鼓励发展数字化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加快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线上业务向精准匹配、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数字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力资市场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持续改善。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机制保障

进一步贯彻落实数字经济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度,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及统筹协调。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的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重点建设事项,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的咨询、规划、策划和技术指导作用,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完善全市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落实各单位数字经济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考评责任。建立考核调度机制,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内容,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年度进行汇总分析,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及动态跟踪督查。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层面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瑞金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扶持细则,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发挥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产业。加大信贷对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将数字经济纳入专项信贷优先支持范围,完善针对软件企业、平台型企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企业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政府资金支持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领域倾斜。支持国投集团与专业投资基金合作,加快支持一批数字经济载体平台及重点项目市场化运作。鼓励数字经济成长性企业直接融资,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第三节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明确招商重点方向,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大湾区资源辐射,招引大湾区数字名企,瞄准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每年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大力宣传瑞金市数字经济工作经验,推出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先进典型,公示一批示范引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营造瑞金市推进数字化发展良好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招商服务体系,建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和协调重大招商投资项目决策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落实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行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鼓励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广“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试点,专人负责跟踪和服务,实现从项目报批到企业投产全程服务,让企业投资更加便利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招商机构、外脑智库等智力支持,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民生”,大力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鼓励创新研发机制

围绕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多领域、多层次的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动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消除民间资本依法进入数字经济领域的各种隐性壁垒与制定障碍大力推进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电子科技产业园,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聚焦数字经济优势领域细分方向,布局建设瑞金市数字经济创新示范研究院、光电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高水平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高端研发机构共建行动,全面深化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数字经济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

立足瑞金市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工控显示、半导体照明、数字文旅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向梳理核心关键技术目录。依托南昌大学、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洛阳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力争在LED封测、LCD显示、人脸识别、精密功能部件、电子级铜箔表面处理等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争取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设立分园,推进微电子技术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统筹科技资金向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倾斜,设立研发基金,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围绕产业发展设立科研攻关项目。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加速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研发投入体系。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积极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首台(套)优惠等政策。坚持以产研融合为方向,以创新载体为支撑,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承载平台功能,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全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壮大数字人才队伍

创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体制机制,在待遇、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制定实施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瞄准重点领域、重大产业招才引智综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移动终端等各类传统媒体及“新媒介+新媒体”,面向瑞金乃至全国适时举办瑞金市数字经济发展推介活动,分享成功案例、树立典型人物,加强政策解读,营造瑞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及时对外发布和宣传瑞金数字经济领域规划及相关政策,加强产业需求信息在业内公开共享,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瑞金市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引进一批战略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积极申报省“双千计划”、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苏区之光”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建设科创人才飞地。

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支持数字经济企业柔性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领导干部数字经济专业培训,举办专场数字经济论坛,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理念,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企业家数字素养的培养,培育新时代“数字瑞商”,每年引导20名左右数字经济企业家赴外培训学习。引导推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与数字产业发展及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市场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数字经济人才引育机制,充分调动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支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与江西理工等高校及瑞金中专等技校联合办学,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人才培育基地和产教融合联盟等。鼓励以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合作办学、丰富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产教融合,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公共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发展、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全市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加大土地、税收、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加大对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的支持。推动土地等各类资源要素向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倾斜,保障项目顺利落地。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快破除数字经济发展的阻碍,修订形成一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制订高校与企业共享数字经济人才资源的激励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名词术语解释

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轨道交通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 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是互联网大脑架构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是城市级的类脑复杂智能巨系统,在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参与下,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云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城市神经元网络和城市云反射弧将是城市大脑建设的重点,城市大脑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解决城市运行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更好的满足城市各成员的不同需求。

3. IPv6: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还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问题,并且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和更高的安全性。

4. 可信计算:是一项由可信计算组(可信计算集群,前称为TCPA)推动和开发的技术。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5.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6. 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7. 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这种技术最早于1990年提出。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增强现实的用途越来越广。

8. 放管服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9. 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10. 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11. 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附表:瑞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性质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单位:万元)

计划期完成额

责任单位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类(总投资148000万元)

1

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项目

瑞金市

新建

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引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公交车、客运车、物流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

2021-2025

30000

30000

交通运输局

2

智慧防汛平台建设项目

瑞金市

新建

实施智慧河湖视频监控工程,新建市级河长制信息化数据处理中心,整合全市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建成集河长、水利、环保、气象、水文等信息资源为一体的河湖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和全市水利执法监管平台,实现河湖监管和水利执法信息化。

2021-2025

3000

3000

水利局

3

瑞金市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项目

瑞金市

新建

在各相关村镇新建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村镇治安监控体系。完善各村镇重点部位、重点部门监控探头和网络接入等设施设备,实现“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

2021-2025

20000

20000

公安局

4

瑞金市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瑞金市

新建

构建地名地址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将地理信息数据库与市场主体进行全面融合,建立基于空间坐标的市场监管一张图,构建智能预警模型,建立移动终端监督管理系统,推行基于位置的精细化监管。

2021-2027

7000

4000

市场监管局

5

瑞金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相关镇

新建

实施瑞金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布设交通视频监控、环境水质监测、远程监控等感知系统,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打造城市“智慧大脑”。

2021-2025

10000

10000

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6

智慧应急建设项目

瑞金市

新建

建设智慧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指挥大厅、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智慧林业生态管理平台,含智慧林业运用系统、智慧林业数据库、智慧林业基础设施(网络通信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森防监控云台、红外探测器等)

2021-2026

3000

1500

应急管理局

7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

瑞金市工业园区

新建

建设企业上云、政务上云、产业上云平台,实现多样化应用。建设产品可溯源系统,矿山安全互联网体系,安全监控系统,促使企业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对园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业互联网技术要求,做到所有生产环节均有准确数据存档。

2021-2025

5000

5000

工信局

8

瑞金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涉及瑞金市境内市、镇、村(社区)、园区等,覆盖瑞金市全部的国土空间,保障任何时间与地点的接入

续建

1)5G移动通信网建设及优化;                                  2)光纤通信网优化及升级;                                    3)北斗全球定位系统接入设施建设;                             

2021-2025

100000

100000

央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驻瑞金分公司及铁塔公司驻瑞金单位

小计

148000.00

经济发展类(总投资94800万元)

9

瑞金市农产品品牌质量提升项目

瑞金市

升级

组织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O认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建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现代化农业执法体系,提升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场所设施设备水平,建设瑞金农业执法指挥调度中心,在各镇各建1个标准化农业执法监管站。

2021-2026

3000

2000

农业农村局                          市场监管局

10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瑞金市

升级

新建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系统,构建涵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农机、农户、农田、林地、水利等农业大数据资源库。建设涉农部门数据整合汇交接入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农业农村、林业、水务、文广旅、供销、气象等行业平台接入服务,提供数据共享交换管理与监控、资源请求与发布等服务,并提供

数据资源的抽取、清洗、加工、转换等服务。

2021-2026

3000

2000

农业农村局

11

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园

瑞金市

改建、扩建或新建

市域特色数字经济实体示范培育基地,在政府的扶持下有潜力做强做大

2021-2025

8000

8000

商务局

12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支撑平台

瑞金市

新建

根据市地理位置产业发展优势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建立数字创意创业服务园,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体系。

2021-2026

10000.00

6000

文广新旅局

13

瑞金市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营中心

瑞金市叶坪镇

升级

项目具体实施内容:智慧旅游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系统、智慧旅游互动体验馆、智慧旅游业务展示系统、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基础环境建设等六大部分建设内容共39个子系统。

2021-2025

10800

10800

文广新旅局

14

瑞金市腾盾无人机生产项目

瑞金市

新建

占地100亩,一期50亩,二期50亩,涉及无人机研发、制造、试飞、销售及培训。

2021-2025

60000

60000

园区管委会

小计

94800.00

社会发展类(总投资22000万元)

15

教育信息化提升项目

瑞金市

升级

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入学无纸化报名系统,打通户籍、社保、房产、租赁、居住证、计生等信息,实现入学报名“最多跑一次”,探索智慧教室建设新模式,支持建设在线智能教室、虚实互动实验室等智能化教学环境。

2021-2025

15000

15000

教体局

科技局

16

智慧医疗建设项目

瑞金市

新建

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医院、公共卫生和生育健康服务等信息系统,搭建 智慧健康网”,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用药处方、健康档案、预防接种等信息的线上查询,以及预约挂号、生育证备案管理、健康教育等信息惠民服务。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市级医院牵头,构筑覆盖市、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解决基层医疗技术能力不足和医疗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2021-2030

5000

3000

卫健委

17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项目

瑞金市

升级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健康养老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为民众提供新型健康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等六大类。

2021-2025

2000

2000

民政局
卫健委

小计

22000.00

社会综合治理类(总投资8000万元)

18

瑞金市国土空间信息数字平台项目

瑞金市

新建

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包括全要素的国土空间业务一体化监管、重点项目落地选址、规划设计方案图审机审,以及储备计划、新增计划指标、补充耕地指标的统筹联动和“增存挂钩”体系管理,为盘活挖潜存量、实施精准供地提供决策参考。

2021-2025

3000

3000

自然资源局

19

政务服务提升工程

瑞金市

升级

政务服务提升三项工程:一是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务服务运行管理标准,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建设,完善服务设施配套,统一政务服务标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实现“高标准”政务服务。二是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工程。推动市级便民服务网点和村(社区)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将自助终端便民服务向市级交通便利区、人员密集区等场所延伸,合理布局24小时自助服务网点。依托社区居委会延伸政务服务平台,增设便民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条件,打造“高品质、高效能、高满意度”的便民服务体系。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持续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网上政务移动客户端、政务公开、网上中介服务、在线支付、政务服务“好差评”、智慧考勤等系统,实现便民服务、公共服务、互动交流、效能投诉、绩效管理等系统一体化建设。

2021-2025

5000

5000

行政审批局

小计

8000.00

总计

272800.00

附件一:重点产业分析

一、电子线缆

(一)产业链全景图

电子线缆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力、新能源、交通、通信、汽车以及石油化工等基础性产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神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现代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多年来,电线电缆行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升级换代,从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相关领域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已形成一套的完整的产业链。

从产业总体看,电子线缆产业上下游划分明确,其中上游主要包括对电子元器件和电线电缆的具体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玻璃面板、磁性材料、有色金属、绝缘体和橡胶塑料等材料。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各种设备和器件的制造。产业链的下游行业包括电力、轨道交通、建筑工程、新能源、通信、舰/船、智能装备、冶金、石化、港口机械及海洋工程、工矿等领域

1 电子线缆产业链全景图

(二)产业规模结构

电子元器件方面,经历发展数十年,已基本形成全球化、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半导体材料和玻璃面板作为两大原材料,半导体材料市场有序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龙头企业,中国玻璃面板产量稳步扩张。

2  2016-2021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趋势

序号

企业名称

1

浙江金瑞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3

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5

北京达博有色金属焊料有限责任公司

6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

中船重工派瑞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8

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9

上海新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1  2021年半导体十强企业

3  2016-2021年中国玻璃面板产量

有色金属方面,20211-8月,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稳定,冶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加工材产量保持增长,主要品种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1-8月,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316.2万吨,同比增长9.1%。其中,精炼铜产量686.7万吨,同比增长10.6%;原铝产量2607.6万吨,同比增长8.3%;铅产量470.6万吨,同比增长15.9%;锌产量438.2万吨,同比增长5.4%

4  2018-20218月中国有色金属营收情况

电子电缆方面,近年来,全球电线电缆产品向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壮大。随着我国电网改造加速推进,特高压工程相继投入建设,中国电线电缆产品需求也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0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逐步增长,2020年达10769亿元。

5  2016-2021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统计

企业类型

特点

代表企业

第一类

品牌知名度高、覆盖面广,该部分企业凭借规模、质量、研发、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宝胜股份、智慧能源、上上电缆、江南集团等

第二类

品牌知名度高、覆盖面小,主要以特种电缆为主的国外品牌公司及在我国的合资、独资企业

意大利普睿司曼、法国耐克森、日本住友等

第三类

品牌知名度低、覆盖面小、产品种类简单的电缆企业

国内数量众多的其他中小企业

2  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格局

(三)产业区域分布

电子元器件方面,半导体制造和通信制造从环京、上海、广东向中部腹地以及江苏聚集。半导体是江西的支柱产业,南昌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陕西是国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江苏的半导体产业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国营第七四二厂、苏州半导体厂、常州半导体厂、南京半导体厂等,形成了从IC设计到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再到材料配套的半导体产业完整链条。通信设备行业整体向受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技术资源优势的地区集聚。湖北是重要的通信设备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光谷。江苏拥有中国光电通信领域最大的集成商亨通光电。山东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歌尔股份是全球微电声领域领导厂商。浙江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形成千亿级电子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群

针对电线电缆上游企业,从区域分布上看,在区域经济发达、电力工业发展成熟、电网建设需求较大的华东沿海地区以及华南沿海地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更为集中,资源更为丰富。从代表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迅速,以江苏为例,钢材供应商:江苏鑫海高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华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江苏江润铜业有限公司;绝缘材料供应商: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市好年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电线电缆制造企业: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均位于江苏。

(四)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行业下游终端市场全面回暖,国产替代开始加速。2020Q2以来,我国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控、家电、通信等多个市场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一起拉动对功率器件等的需求。随着技术逐步成熟、成本下降,Mini LED开始具备市场竞争力。厂商之间的竞争焦点发生转移,将从原有智慧工厂产能占比更高的厂商更具拿单优势逐步转变为以精细化管理能力控制厂商之间的成本差异。

行业整合加剧与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行业内较大规模的企业具备长期平均成本较低,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产品规格齐全等方面的优势。2017年末,全国前十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约为10%,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主要电线电缆制造商前十家厂商销售额占本国销售额的比例均超过60%。由于电线电缆的天然规模效应,我国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向日本、美国等国家靠拢,有利于规模较大的电线电缆企业。

新兴领域应用发展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相对于普通线缆,特种线缆具有技术含量高、使用条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更优越的特定性能,如绿色环保、阻燃、耐火、耐高温、耐酸碱、防白蚁、耐腐蚀、耐辐射等。目前,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特种电缆。

电线电缆企业向品质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用户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升级,尤其是“西安地铁奥凯问题电缆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地方监督抽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充分贯彻落实国务院在全国开展电线电缆产品专项整治的要求,持续保持从严监管高压态势,促使电线电缆企业提升生产技术并优化生产工艺,电线电缆产品向品质化方向发展。

下游产业结构转型促使电线电缆企业、电子元器件企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及下游市场需求的调整,客户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倾向于向能够提供全品类、全规格电缆的综合化电线电缆企业和集成模块一体化的电子元器件企业进行一站式采购。为满足自身的特殊需求,部分客户寻求具备较强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柔性生产线的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企业为其生产定制化产品。一站式采购和定制化的趋势促使企业向以品牌为核心、提供完善售后服务和提升产品丰富度及研发能力的综合化方向发展。

二、新型显示

(一)产业链全景图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新型显示产业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新型显示产业主要有两大发展领域,其一是以液晶(LC)作为主要的显示材料,其二是以有机电致发光二级管(OLED) 作为显示材料。

新型显示产业链上游为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核心材料及关键配件;中游为面板生产,包括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下游为终端产品,包括手机、VR/AR、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平板/电脑等。

6 新型显示产业链全景图

(二)产业规模结构

目前,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整体呈现扩张趋势,出货量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3亿平方米左右。但总营收却2017年达到峰值后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虽然有市场作用的原因,但也显示行业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国内新型显示产业整体呈展迅猛,涌现出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2020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货量快速提升,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业收入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达到了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7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营收柱状图

(三)产业区域布局

20162020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居家娱乐需求全面提升,新型显示产业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货量快速提升。目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已经出现了四大产业集聚区,即环渤海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并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环渤海以北京为中心,科技力量强大,产学研合作结合紧密。

环渤海地区在北京拥有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及数量庞大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在河北固安形成了新型显示的产业基地,在生产中高世代面板的同时,也在积极从事产业,上游的核心技术研发。此外,在山东青岛等地,新型显示产业也有良好的发展生态。

长三角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且各具特色。上海、合肥、南京、苏州四市都有较为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条,产业基础雄厚。上海是新型显示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重镇,同时上海在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方面的实力较强。合肥拥有强劲的面板生产能力,在柔性显示器件生产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南京市借助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开拓前沿技术领域,同时也积极布局中端LCDOLED显示产品。苏州昆山作为新型显示制造基地,其产业实力亦不容小觑。

珠三角产业基础扎实,拥有广阔市场潜力。以深圳为中心,得益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面向下游终端产品的新型显示产业。深圳市是中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制造中心,也是新型显示产品重要的终端应用产品,新型显示产业与终端产品的联系十分紧密。

中西部重点发力新型显示产业,已建成较为完善产业链。以成渝经济圈及武汉为中心,专注于新型显示产业的重点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在四川、重庆、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发展良好,成都、重庆都有相关产业的集聚分布,成都重点规上新型显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收入已达350亿元,重庆则在液晶面板方面全面发力,力图打造5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还形成了武汉光谷与四川绵阳两大中西部新型显示发展基地。

(四)产业发展趋势

OLED相关产品成为创新主流,LCD 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相比于LCD产品,OLED 产品在色域、能耗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在价格、耐久性等方面则存在较大劣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LCD产品仍将因其稳定性与性价比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随着OLED技术的发展,OLED 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领域,其中轻薄性与柔性将成为首先开发的重点所在。早在2014年即有以轻薄为特色的显示设备商用。而在柔性与可折叠方面,三星、京东方、维信诺、天马、柔宇等企业已相继推出可折叠产品设计,苹果、华为等手机生产商也相继跟进,相关技术迭代已经开始。此外,在OLED域,还有苹果、三星等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在国内还在华为、京东方等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参与MicroLEDQD-OLED 等前沿技术的研发,OLED 业已成为新型显示技术研发的前沿领域。

外形尺寸进一步扩大,柔性屏技术逐渐进入商用市场领域。随着有线宽带与5G无线宽带的普及,4K/8K高清电视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新型显示已不局限于电脑显示器,数码电视也成为新型显示领域重要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各厂商针对市场需求,竞相推出大尺寸显示屏,并相应增加了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的生产线投入,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已覆盖40-65寸区间。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升级,产品外形尺寸有望进一步扩大,大尺寸的新型显示设备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2019年一般被视为折叠屏手机的元年。在这一年中,我国正式超越韩国,成为AMOLED全面板世界第一,0PPOvivo、三星、小米等企业相继推出可折叠产品设计,苹果、华为相继跟进,各大手机品牌企业对AMOLED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AMOLED 已成为高阶智能手机的重要配置之一。柔性AMOLED成为各大手机旗舰产品的重要卖点,其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产业集聚现象明显,高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型显示产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以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内的产业集群与区域集群为主。在中国大陆,新型显示生产的中低端技术已非常成熟,并在面板等零部件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全球市场份额。随着我国国内产能的释放,我国在新型显示产业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京东方等企业积极投身技术研发,在BD Cell等技术方面具有领先水平。随着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进一步发展至高端领域,高端技术竞争必将日益激烈。

应用领域逐步多样化,差异化产品需求逐渐形成。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型显示产业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张,已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新型显示产业不断迭代,从传统的彩色电视、显示器、智能手机屏幕,到如今的高清电视、智能穿戴设备、VR/AR等领域的应用,新型显示产业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可视化接口;而在商用显示、医疗显示科新兴业态中,也对显示的美感、精确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已渗透至人们数字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智能生活设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涉及场景繁多、需求驳杂,对于产品属性的取向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在性能、价格、精确度、可靠性等方面的权衡取舍带来了差异化的产品需求,产业创新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特征。

三、智能终端

(一)产业链全景图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产品制造商提供所需原材料,包括光学材料、摄像头材料、电池材料以及外壳等相关电子元器件材料等。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巨大,导致原材料供给市场投资大规模增加,供给量过大,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供应商需要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降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上游行业的价格水平主要受国内外能源、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其变动对本行业利润水平呈反方向影响,即原材料价格上升,本行业利润下降。电声产业上游包括芯片,PCB 板,麦克风阵列,麦克风,语音服务商,语义理解,五金塑料及其它结构件等。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中游主要为显示屏、芯片、摄像头等零部件企业构成。中游环节受限于技术壁垒和品牌垄断,国内移动智能18终端产业的中游环节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电声产业中游包括耳机、扬声器、内容服务商、OEM/ODM 供应商等。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下游主要产品的整机组装,整机组装环节质量要求高,技术需求广泛。整机组装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环节,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本行业景气度与下游行业景气度高度关联。未来行业下游需求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将有利于本行业规模的增长。同时,下游国际知名厂商为了适应产品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快的行业特点,对本行业企业的产能保障和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行业企业一旦进入其供应链体系便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订单。电声产业下游包括智能音箱终端厂商,应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MP3MP4、游戏机、复读机、虚拟现实设备、汽车智能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

8 智能终端产业链全景图

(二)产业规模结构

智能手机是移动智能终端中普及率最高、形态最多样、需求量最大的典型产品。近年来,智能手机功能日益强大,整体功耗不断增加,其散热效果越来越引起消费者及厂商的重视。根据关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预测,2021-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3亿-14亿部左右,持续保持较高的出货量水平。

在智能手机领域,5G时代电子产品正朝着高性能、高屏幕素质、高集成度、轻薄化等方向不断演变,芯片处理器、屏幕、射频前端、摄像头、电池及充电等模块实现全面升级。5G手机散热需求倍增,散热材料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根据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为2.4亿台,且渗透率将不断提升,预计20225G手机总体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在5G手机出货量的拉动下,移动智能终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2021年全球PC需求依然强劲,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市场将增长18.20%,出货量将达到3.50亿台PC市场庞大的产品出货量将为移动智能终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产业链中,虽然知名品牌商、终端厂商掌握着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等优势,但出于专业化分工降低成本的考虑,往往选择将配件产品的制造以ODM/OEM模式外包给其他企业,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与稳定性,降低采购供应链总成本。在此背景下,ODM/OEM厂商对于整个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内主要ODM/OEM企业包括天富励德、卡士莫、凯普达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成为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配件生产、出口基地,构成了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众多知名品牌商、终端厂商在我国寻求ODM/OEM生产合作,该等客户群体信誉良好,资本实力较为雄厚,若取得稳定合作,将形成ODM/OEM厂商重要的竞争优势。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产品类型多样、工艺复杂程度不一,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企业参差不齐。部分厂商处于较为初级的贴牌生产阶段,依靠单一生产工序优势为部分ODM/OEM厂商提供外协加工服务。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移动智能终端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三)产业区域布局

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产业集群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的五大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9智能终端区域分布图

(四)产业发展趋势

上游产业分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金属外壳始终存在无线信号屏蔽的问题,3D 玻璃因其舒适的手感、完美贴合柔性屏等优势成为绝佳的替代材料。同时,摄像头清晰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将拉动摄像头原材料的市场需求,摄像头原材料将是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

中游产业分析。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无论是显示屏、芯片,还是摄像头等方面,中国都已涌现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从目前终端的发展趋势看,终端设备仍在向功能更强大、设备更加轻薄、续航时间更强、外观更优的方向发展。中端产品电池、储存卡等影响使用者满意度的因素,决定着成品的销量,因此,企业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在这些中端零部件上。

下游产业分析。由于产品种类的不同,加工工艺的差异,生产制程的多样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需要定制,集成、整合的难度很高,需要设备供应商、设计公司,制造公司通力配合,厚积薄发才有可能取得进步。在过去人工成本较低时,制造公司的讽善意愿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工段的自动化改进。但是随着内地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印度、东南亚地区制造业的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急剧下降,各个行业在艰难复工复产当中,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受疫情影响严重。

附件二:数字经济企业招引推荐名录

一、电子线缆行业推荐企业

序号

领域

地区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及服务

推荐企业介绍

1

电子线缆

苏州

亨通集团

电缆、光缆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服务于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

2

扬州

宝胜科技

电缆、光缆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生产涵盖行业电力电缆、控制和仪表线缆、高频数据和网络线缆、信号电缆、电磁线、架空线、建筑电线全部七大类、高中低压所有电缆及系统、精密导体、高分子材料。

3

溧阳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

电线电缆生产

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省级企业集团,是电线电缆专业性生产企业。2020年9月16日,入选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6届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名单,排名第20。

4

青岛

青岛汉缆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电线电缆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原电力部和机械部定点生产电线电缆的专业厂家、国家经贸委首批推荐的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设备产品生产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企业、 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国家级免检企业。

5

宁波

东方电缆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从事各种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服务。主导产品为海缆、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6

上海

起帆电缆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电线电缆,五金电器,电线电缆,建筑装潢材料,金属材料等,产品有22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信电缆和裸电线、极地耐寒电缆等,产品辐射全国。

7

南平

南平太阳

电气机械制造

企业规模列入国家大型一类 , 是中国100家最大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

8

兰州

众邦电线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专业生产各种“众邦”牌电线电缆,特别是高技术集束电缆、预分支电缆、硅橡胶电缆、低烟无卤电缆、氟塑料等特种电缆,在省内尚属首家,填补了省内空白;110KV高压交联电缆,填补了西部地区空白。

9

长沙

金杯电工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主导产品为110kV级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布电线、1000kV级以下架空线、特种电缆和电磁线(换位导线、纸包线、无氧铜杆等),并能生产通信电缆等共5大类10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

10

深圳

金龙羽集团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之一,其主要电线电缆产品达10多个系列,100多个型号,5,600多种规格。

11

杭州

杭州电缆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是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永通”牌电线、电缆以卓越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

12

聊城

阳谷电缆集团

电线电缆生产及解决方案

从事电线电缆高新技术研究和生产经营的技术密集型、高效益的国家大型企业,全国最大的橡套电缆生产基地。

二、新型显示行业推荐企业

序号

领域

地区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及服务

推介企业介绍

1

偏光片制造

深圳

三利谱光电

偏光片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公司致力于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偏光片行业最优秀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三利谱将努力成为全球偏光片行业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国际化一流企业

2

芯片制造

上海

格科微电子

显示驱动芯片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芯片、AMOLED/LCD 显示驱动芯片、高端嵌入式多媒体SOC芯片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3

半导体制造

北京

八亿时空

半导体电子材料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作为国家和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从事半导体电子级别材料的开发,拥有液晶材料分析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研发和测试设备,掌握先进的液晶显示材料和OLED中间体材料技术,现已研制出多种高档液晶材料,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0多项

4

北京

京东方

半导体显示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显示屏来自京东方,其超高清、柔性、微显示等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

5

深圳

华星光电

半导体显示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星光电)是由深圳市政府和TCL集团合资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

6

深圳

天马微电子

半导体显示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公司将手机显示、车载显示作为核心业务,车载显示出货量市占率逐年提升,2020年登顶全球第一;

7

北京

维信诺

半导体显示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维信诺是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公司以“拓展视界,提升人类视觉享受”为愿景,“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OLED产业”为使命,专注OLED事业20余年,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OLED产业领军企业。

三、智能终端行业推荐企业

序号

领域

地区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及服务

推介企业介绍

1

光电器件制造

欧菲光

光电器件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产品包括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广泛应用于以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

2

光学玻璃制造

伯恩光学

光学玻璃制造

从事精密光学玻璃

镜片、陶瓷镜片的生产经营

3

电子器件制造

汕头

超声电子

电子器件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电子元器件及超声电子仪器为主要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无损检测仪器、印制电路板、液晶显示和触控器件、覆铜板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

4

电池制造

德赛电池

电池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国家500强企业,广东省重点扶持的50家大型工业龙头企业,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17位

5

声学器件制造

万魔声学

声学器件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万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声学研发设计与智能软、硬件开发

6

硬件制造

雷柏科技

硬件制造及行业解决方案

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无线化”为使命,持续拓展无线生活应用场景,业务涵盖鼠标、键盘、音箱、耳机、手柄等外设产品

7

智能终端制造

北京

联想

智能终端制造

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8

北京

小米

智能终端制造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以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笔记本等丰富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9

深圳

华为

智能终端制造

华为消费者业务产品全面覆盖手机、移动宽带终端、终端云等,凭借自身的全球化网络优势、全球化运营能力,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带给消费者,让世界各地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以行践言,实现梦想

瑞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