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瑞金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访问量:

瑞金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面对国内经济新常态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产业规模和贡献份额持续扩张,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和核心引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并日益巩固。

“十四五”时期,瑞金市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也是瑞金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逐步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规模能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瑞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在对瑞金市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基础上,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产业体系、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规划期限为2021-2025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规划背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发展服务业对于落实202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求,支撑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发展新鲜活力和不竭动力。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作用正在增强,服务业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正迈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已上升到2020年的54.5%。预计到“十四五”末服务业占我国经济比重将达到60%左右。

加快服务业发展,构建服务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为了践行省、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求,发挥服务业在瑞金市高质量发展中承担基础性知识生产和重新配置的双重功能,在瑞金市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驱动性作用,为瑞金市“十四五”期间建一流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实现做出贡献,现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服务业发展规律及瑞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际,特编制瑞金市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

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4.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

5.《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6.《江西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7.《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赣州打造融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8.《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9.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意见》

10.赣州市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0-2035 年)(征求意见稿)

11.《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6-2020

12.关于印发《赣州市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13.《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4.《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瑞金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意见》


第二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成效

一、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十三五”以来,瑞金市服务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期2015年的54.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4.4亿元,年均增长9.2%,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46.5%增加至2020年的48.3%,年均提高 0.36个百分点。2020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7%

二、重点行业发展突出

(一)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瑞金市继续坚持以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始发祥地作为瑞金的核心文旅IP,同时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把文化与旅游产业塑造成为瑞金国民经济的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稳步推进文旅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完善接待服务体系,逐渐增强品牌营销宣传,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1)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瑞金市文化艺术中心综合体已基本完工,2021年部分已交付使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农家书屋259个,100%完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叶坪乡综合文化站成功申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是全省15个点之一,也是赣州唯一申报成功的点。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8家,同比增加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5.3%

2)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围绕文化活动、艺术演出、陈列展览、讲座培训、创作辅导、非遗展演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0余场次。

3)文化精品创作呈现百花齐放。大型现代赣南采茶戏《十七棵松》2019年入选第七届江西艺术节展演,获得导演奖、舞美制作奖、灯光设计奖、表演奖,2020年入选全国基层文艺院团网络展演。参加2017年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2017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暨全国优秀名歌艺术展演,荣获组织奖和最佳演唱奖等荣誉。积极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每年演出180场(次),观众达10万余人次。

2.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产业体系日渐成熟。

1旅游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完善。科学编制了《瑞金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瑞金市城市形象提升规划设计方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瑞金段)建设规划》《都市田园旅游区规划》《大柏地战斗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幸福花海景区创4A提升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旧址景区创4A规划》《大柏地战斗遗址公园规划》《洁源乡村旅游规划》《仰山乡村旅游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设计,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旅游规划构建瑞金市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旅游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5-2020年,瑞金市共接待游客6169.6万人次,年均同比增长18.33%;实现旅游收入317.47亿元,年均同比增长28.2%,其中2019年接待游客1831.2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实现旅游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45.2%,旅游收入首破百亿大关,提前完成 “十三五”旅游业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与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8%以上的规划目标。旅游业成为瑞金市社会经济支柱性产业。


2-1  2016-2020年瑞金市旅游接待量(单位:万人次)


2-2  2016-2020年瑞金市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

3全域旅游打造开创“瑞金模式”。瑞金市自201611月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按照“全城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旅游”和“以红色为依托,以绿衬红,以古衬红”等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享”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于201912月,被验收认定为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4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成绩亮眼。瑞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成功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 、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等国家级金字招牌和江西省旅游强县、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低碳旅游示范景区等重要旅游品牌,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截至2020年底,瑞金市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3个、3A级乡村旅游点3个。

5红色教育培训全国引领。全域旅游的强劲发展,激发红色培训事业快速壮大,成为瑞金市优势产业。截至2020年底,瑞金市拥有叶坪、红井、二苏大会旧址、云石山等红色景区(点)、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1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瑞金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红色培训的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全面推进红色培训事业成为瑞金市的优势产业。瑞金市专门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登记注册的红培机构有65家(公办4家,民办61家),丰富培训活动内容,参观一次革命旧址、走一段长征路、听一堂红色教育培训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餐红军饭、学唱一首红色歌谣、看一场红色文艺演出、读一本红色书籍等“八个一”成为瑞金市特有的培训模式。2017年来瑞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有4.5万人,12.8万人次;20189.3万人,20万人次;201913.9万人,31.6万人次,逐年同比增长50%多。2020年受疫情影响,来瑞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有804批次,114374人次,43258人。瑞金市现已成为全国红色培训教育的主阵地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示范者。

6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瑞金市高标准打造了田坞、华屋、木鱼山、洁源、香满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已初步形成了“旅游农业”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成中潭村、密溪村乡村旅游点富民工程建设,提升和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采取“整村推进”“公司村庄”“合作社旅游商品”模式,扩大旅游扶贫受益面,全市有2000余贫困人口靠旅游增加收入,助推瑞金实现高质量脱贫。

7旅游品牌宣传全面打响。“十三五”期间,瑞金市通过扩大宣传,创新营销模式,塑造全域旅游品牌新形象。成功举办了2019红色旅游博览会、2019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2019新时代红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红色旅游与瑞金发展高峰论坛”、国际半程红色马拉松大赛、2020全省旅发大会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再次在全国打响了瑞金红色旅游品牌。借助央视专栏扩大影响,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重访纪念地》《地理中国》《美丽中国乡村行》《快乐汉语》等著名栏目先后在瑞金拍摄专题片,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扩大红都瑞金的知名度。还在香港、厦门、深圳等主要客源地的地铁、动车、公交站台、高炮、中心城区广告牌、LED等投放广告,增强了客源市场游客的认知度,瑞金旅游享誉大江南北。

(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1.物流企业规模逐渐壮大。截至202012月底,全市拥有物流企业89家(含21A级、42A级、13A级物流企业),其中:货运企业66家;仓储配送企业6家;快递17家。另外,货运代理(托运部)45家。

2.物流运输能力日益增强。2020年底,全市拥有货运车辆(含外籍)3230辆,核定货运吨位45000吨,实际载货能力79000吨。仓储面积26万平方米,物流从业人员22300人。

3.物流总量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社会物流总额250亿元,同比增长4.2%;物流业增加值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

4.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赣闽商贸物流园项目列入赣州市现代服务业攻坚调度项目,项目占地517亩,总投资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80%。经开区物流园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用地99亩,建设仓储区、物流配送区、分拨中心等物流功能,主要为经开区工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现主体工程已完成,物流专线、农村物流配送已投入运营。陆路口岸作业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500亩,截至202012月底,项目综合服务大楼、查验平台、监管仓库、粮食仓库等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验收。铁路货场改造工程已完成99%的工程量。现已与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运营口岸作业区协议。经开区亚琦物流集散中心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面积为176.8亩,截至202012月底,已完成项目土地平整、立项审批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5.农村物流发展取得快速发展。落实赣州市农村物流站点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发展物流网点、多家物流企业共用共建等方式发展城市社区、乡镇、村级物流站点,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城乡、通达乡村、集中高效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截至202012月底,瑞金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市、乡镇已100%覆盖,村级达82%

(三)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瑞金市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国农村“邮政e邮”工程试点县(市)和江西县域电商十大领军县(市)建设为抓手,强化政府引导,坚持市场推动,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新经济、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增加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创新举措,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市电商孵化园先后被授牌国家级众创空间、江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1.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1个约20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孵化园,3个市级运营服务中心,4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6个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安装农村智能包裹柜300组,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60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了赣南脐橙瑞金集散中心和加工服务中心,开通11条城市直达专线。

2.电子商务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强。先后搭建了淘宝网特色中国瑞金馆、中国社会扶贫网瑞金馆、京东特色中国瑞金馆等平台,帮助电商企业与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京东集团、顺丰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了廖奶奶咸鸭”“好客山里郎蜂蜜”“武夷源茶叶“华嬷嬷”“土八鲜”“喜事莲莲”等一批知名电商品牌廖奶奶咸鸭蛋创始人廖秀英荣获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3.电子商务扶贫成效进一步凸显。2015年实施电商扶贫工作以来,瑞金市大力推进农产品上行,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线销售农产品 100余种,重点打造了蔬菜、咸鸭蛋、蜂蜜、莲子、山茶油、茶叶等特色产品,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超20亿元。““十三五”期间,瑞金市网上销售蜂蜜1360吨,销售额超8700万元,为合作社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万余元;销售廖奶奶咸鸭蛋350万枚,销售额875万元,带动6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销售脐橙3.7万吨,交易额达4.95亿元,为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电商扶贫成为了一条最直接、最有效、最精准的脱贫路径,有效解决瑞金市农产品滞销难题。

4.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20年底,全市已有电商企业778家,开设网络店铺6047个,举办电商知识培训200期,培训电商人才12000人,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60余场,销售各类扶贫农特产品超3000万元。2020年实现网络零售额6.95亿元,同比增长31.86%

(四)现代金融支撑强劲

1.信贷规模稳步提升。瑞金市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定向支持”的信贷要求,多渠道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加大信贷投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更加突出。据人行数据统计,截至202012月底,瑞金市金融机构期末各项存款余额335.58亿元,同比增12.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5.9亿元,同比增长 12.94%;金融机构期末各项贷款余额310.27亿元,同比增长14.8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7.7亿元,同比增长8.8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2.57亿元,同比增长23.88%;工业贷款余额39.57亿元,同比增长7.78%;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131.97亿元,同比增长6.91%;涉农贷款余额187.13亿元,同比增长12.05%。存贷比92.46%,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贷款增量、贷款增速在赣州各县市中分别排名第3名、4名、10名。

2.传统金融行业总量扩张。通过努力,瑞金已初步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证券、保险、村镇银行、农商行、小额贷款公司、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一是江西银行、招商银行、九江银行、北京银行相继入驻瑞金市。二是赣州银行瑞金壬田支行、赣州银座村镇银行西门口支行、江西银行锦江名城支行、赣州银座村镇银行瑞金壬田支行、建设银行东升支行获批并正式营业,全市银行机构经营网点达70个。三是借助苏区振兴发展有利契机,积极发展地方法人银行,瑞金光大村镇银行于201812月正式开业。四是推动现有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2012月底,瑞金市共有39家金融机构,其中14家银行、19家保险公司、2家证券机构、1小额贷款公司、1融资担保机构、1典当行、1民间融资登记机构。

3.新兴金融业态加速集聚。在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的同时,抓好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业态发展,强化金融多元支撑。一是瑞金衡庐瑞宝一期投资中心、瑞金市鑫玖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瑞金市瑞兴于经济带发展基金(有限合伙)等相继成立。二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引导民间资金合法进入实体经济,成立“瑞金市格物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公司”,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4.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瑞金市着力建立“政府搭台、银企唱戏,政策激励、实干破题”的机制,引导金融业在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一是组建政府融资担保平台。一方面,组建了政府融资担保平台振兴小微企业担保公司,截至202012月底,振兴小微企业担保公司开展融资担保业务43笔共计16390万元,转贷周转业务43笔共计18042万元。其中,转贷周转业务运作模式为市财政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贷款转贷担保基金,撬动1.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全赣州首创,所撬动资金规模为赣州县级排名第一。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担保信贷融资模式,鼓励银行灵活运用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科技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金穗油茶贷、创业信贷通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合法进入实体经济把,成立了民间融资登记机构,有效搭建政银企合作机制。积极搭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促进三方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每年至少牵头举办银企对接会议1次,现场撮合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三是扶持企业上市挂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对企业挂牌上市给予政策扶持。四是成功发行企业债券,““十三五”期间瑞金市发行了二期企业债券,其中第一期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为12亿元,于20169月份完成资金募集;第二期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为10亿元,2020612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批文,成功募集债券资金10亿元。

5.推动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瑞金市多管齐下,搭建各类平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人民银行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推动信用评级,截至202012月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入库信息达23.79万条,农村信用体系入库信息达2.87万条,为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处非宣传及非法融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开展“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教育宣传,对领导干部职工参与非法集资的行为和担保信用公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全力打击民间非法集资行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康养事业稳步推进

1.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5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5乡镇卫生院均为一级医疗机构村卫生所(含分所)495其中产权公有的村卫生所有214),民营医疗机构17个,其他医疗机构98家。全市拥有病床总数3417张,其中市区2258张,乡镇1159张,每千人口病床数5.3张。全市市民平均寿命达75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2.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不断加强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引进中医硕士5人,中医药本科23人,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设立了国医堂,名老中医资源优势被充分整合,群众对中医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满足。中医药继续教育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五年来累计免费培训乡镇、村中医药工作人员5417人次,派遣中医专家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帮扶,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以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的中医院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3.养老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先行试点、公办公助的医养结合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瑞金祥和医院、红都康养中心等,逐步形成“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区域性中心光荣敬老院陆续建成,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套建设城乡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28个,并启动建设城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近年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按照“四助五有”标准,全市已建成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28个,在建(改造)站点40个。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1亿元,新建武阳镇、谢坊镇等8所乡镇区域性中心光荣敬老院,已全部交付并投入使用。争取5000万元专项债用于新改扩建日东、万田等5所敬老院共新增床位1571张,受益人数40余万人,能涵盖全市约60%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失智失能护理院建设,投入1000万元,新增护理型床位102张。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所设施完善、安全达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养老院。加大招商洽谈力度,引入外资近2亿元,投资兴建瑞金市祥和康养中心和瑞金市红都康养中心等2个康养项目。

4.体育事业快速发展。1)体育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以市体育中心为主阵地,持续推进社区和乡镇体育设施建设,打造精致型体育地标,建成了全省县一级最好的国家乙级标准体育场,成为瑞金市标志性建筑物。长征大道笼式足球场、和园多功能运动场、瑞金市公共田径场、红都全民健身中心、龙珠公园足球场等一批公共健身项目均顺利竣工。乡镇全民健身中心不断完善,12个行政乡(镇)206个行政村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占全市17个乡镇的70.59%238个村居的86.55%。(2)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开展。成功举办赣南范围内的首次半程国际马拉松赛事,推进全市“足球、篮球、羽毛球”联赛制度。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8%,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3)体育产业发展发展迅速。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民间体育组织,促进体育培训、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旅游赛事等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202012月底,瑞金市共有体育用品生产厂家2家,体育用品销售商店27个,由社会组织或个人兴办的体育场馆有游泳馆(池)10个、台球厅20个、跆拳道馆5个、舞蹈培训部10个、健身俱乐部25个、羽毛球馆5个。

(六)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瑞金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涉及文化和旅游、物流、金融、信息消费、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行业的配套措施。20185月,瑞金率先在赣州市范围内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快速高效推动了旅游工作落实,形成了全市文化旅游发展“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氛围。研究出台了《瑞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城市、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工作行动方案》《红色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瑞金市促进红色培训发展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年)》《关于提升改造瑞金市红色演艺工作三年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方案》《瑞金市星级饭店建设优惠和奖励政策》《瑞金市红色培训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瑞金牛肉汤旗舰店奖励办法(试行)》《瑞金市发展全域旅游奖励扶持办法》《瑞金市旅游民宿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加快建设瑞金区域性物流中心实施方案》《瑞金市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扶持办法》《关于开展2020年电子商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2020年瑞金市“赣品网上行”扶贫产品线上展销会暨电商扶贫直播活动实施方案》《2020年瑞金市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嘉年华暨电商扶贫脐橙专场直播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瑞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瑞金市城乡空巢老年人和分散特困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瑞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瑞金市有关部门出台了《瑞金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瑞金市城市形象提升规划设计方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瑞金段)建设规划》《都市田园旅游区规划》《云石山“重走长征路”体验园规划设计》《大柏地战斗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幸福花海景区创4A提升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旧址景区创4A规划》《大柏地战斗遗址公园规划》《洁源乡村旅游规划》《仰山乡村旅游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集中各类资源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跨境电商、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云”上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全球服务数字化时代来临。

从国内看,服务业转型升级正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革命,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的快速发展,衍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业态,服务业智能化、网络化、 国际化、融合化等态势日益明朗我国服务业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旅游”“服务业金融”的模式下,服务业呈现产业升级态势

省内和赣州市看,2020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全国第3个、中部首个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是江西省第二个覆盖全省范围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予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赣州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国家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城市,政策红利、区位优势、腹地市场潜力大等多重机遇叠加,是加快赣州市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千载难逢发展机遇期。赣州正以日渐显现的区位优势和纵横捭阖的大开放精神,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发展

内看,随着瑞金机场高铁、高速的综规划建设与综合集成,为瑞金市吸引人才智力、优质资源,发展服务业增强了便利。瑞兴于振兴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增强了瑞金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利好。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生产力布局将向内陆腹地拓展,有利于瑞金市发展服务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既有利于瑞金市争取更多政府安排项目,也有利于提振各方发展好瑞金市服务业的信心。瑞金市招商引资、办企创业、商贸流通等拥有了独特优势和吸引力。瑞金市工业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进入链式发展的“新赛道”,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庞大市场基础,将极其有力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见、区域发展战略等差异化政策支持,叠加创新驱动、扩大内需、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等新一轮宏观发展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激发瑞金市经济发展活力动力,为推动瑞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上可见,“十四五”期间瑞金市服务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推动服务业优质优效发展,进入拓增业态、扩增数量、转型提质、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时期,成为瑞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二、 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瑞金市服务业发展仍然要面对不少挑战

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给服务业发展增加了相当的变数。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全球除中国外,无一不陷入经济负增长的泥淖,经济发展各领域鲜有能置身其外,而尤以服务业受影响最大,旅游、酒店、餐饮等受冲击非常明显。将影响瑞金市服务业后发优势的发挥,大量新建及即将投入运营服务业项目的生存、赢利压力和挑战加大,值得充分重视,要积极化危为机。

服务业基础总体薄弱,补足短板、造强优势责重时紧。总体上瑞金市服务业的业态不多,特别是数字植入的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仍处萌发阶段,物流、电商的效率不尽如人意,卫生教育休闲等民生服务业仍有相当欠账,强势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平台和知名服务业品牌寥若晨星,与未来瑞金市服务业将担当的责任匹配度不高。瑞金市要补足服务业短板、在竞争格局中进位争先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

资源整合融合度不高,服务业发展需要注入更活更新更强思维和动力。服务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联系的生产生活面广量大,时间空间结合复杂度高,需要以更有力度的资源整合融合增多人才供给数量提高人才层次,深挖智力支持潜能,适应未来服务业的竞争。瑞金市服务业要赶超跃进,就要加大对全市资源的整合融合,加大与对瑞金市服务业发展能起重大帮助支持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求助。从而激活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优质项目少,尤其是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项目少之又少,全市服务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

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郁,影响了服务业发展的活力、粘力和潜力。


第三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立足瑞金市文化、生态、区位和产业等优势,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产业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实力,促进瑞金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质量变革,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以更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为目标,着力优化改善服务业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大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集成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个性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构建5+3”服务业产业体系。

第二节 发展原则

一、坚持服务生产与促进消费相结合

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抢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遇,树立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加强服务业与电子电气及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产业深度融合,补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短板,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渗透和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面向民生的消费类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文化、房地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促进服务业成为扩大消费需求重要增长点。

二、坚持提升传统与培育新兴相结合

有机结合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推动新兴服务业,实现双轮驱动。积极挖掘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支持传统服务业企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先进技术标准、高等级服务规范等进行改造整合,发展新物流、新商贸。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研发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态、新服务产品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将潜在服务需求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服务业和经济发展制高点。

三、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

加强空间指引,培育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平台,加快集聚高能级服务业机构和标志性重大项目,加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强化服务输出能力。加大服务业人员培养力度,改善服务业政策环境,提升服务业科技含量,促进硬件建设现代化、标准化,软件建设多样化、特色化,促使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双重融合。

四、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抢抓服务业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选择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实施重点突破,坚持注重特色、以点带面,形成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同时站在促进区域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服务业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推动服务业整体全面发展。

五、坚持自身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

坚持内外统筹配置要素资源,“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实现自身发展借力发展相结合。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用足用好各类试点发展机遇,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创新政策服务体系,不断激发服务业企业内在活力和动力,推进优势企业规模扩张。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机遇,学习借鉴上海、杭州先进服务业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承接楼宇服务功能、技术转移孵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的开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瑞金市实际,顺应区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加强与赣州都市圈服务业态的交叉渗透、融合互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发展,着力构筑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5+3”服务业产业体系。立足电子电气及材料、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重点布局配套的产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科技大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围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依托叶坪、红井、二苏大会旧址、云石山等红色景区(点)、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田坞、华屋、木鱼山、洁源、香满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商贸三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围绕优化服务供给、改善民生,引导发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两大服务业,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重点突出、服务高效的服务业体系。

二、具体目标

产业总量不断提升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4亿元左右年均增速8%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明显提升。服务业固定投资达到59.43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0%以上增速高于全市总体水平,

产业体系逐步完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完备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做精做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集聚发展效应增强。突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推进一批服务业龙头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生成一批产业链延伸和高端先进的服务业项目,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3-1  瑞金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2

2025

增长情况

1

规模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84.4

98.42

124

8%

2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6.9

44.65

59.43

10%

3

贡献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48.3

50.2

53.3

2%

4

服务业固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52.5

53.5

55

1%

5

竞争力

规上企业数

17

25

46

23%


第四章构建5+3”服务业体系

立足瑞金市现有基础、把握产业发展环境和趋势,创新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现代科技,构建瑞金市服务业5+3”产业体系。

第一节创新发展优势服务业

一、文化旅游

(一)发展目标

围绕江西省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的发展大战略,策应赣州市建设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后花园、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和世界客家文化传承体验地的总体要求;继续树立把瑞金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和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升级“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三大国家品牌,呼应时代需求,培育“共和国初心之地”品牌牵引作用,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品牌,强化基于5A景区型城市龙头、以红带绿、产业融合的特色全域旅游空间,将瑞金建设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发挥全市多元文化的资源富集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地方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协调的文化服务平台。形成层次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市场体系,成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核心之一。

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产业化新品牌。充分利用瑞金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采用新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大力开发文化和旅游产品,增强文化和旅游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活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构建完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到2025年实现文化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亿元,占瑞金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新增1-2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旅游接待总人次突破300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35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100亿元以上;使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全市的支柱性产业。“十四五”时期末,瑞金市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瑞金市成为中国经典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做好业态完善,补齐旅游短板,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学”等要素短板,完善功能配套,让游客留得下、能消费。深入挖掘瑞金红色和客家餐饮文化,推广“红军餐”,形成瑞金美食体系,包装打造红军餐馆、客家美食旗舰店、特色主题餐饮店;鼓励发展特色度假型酒店、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发展民宿、房车营地等,打造新兴的住宿产品,推动荣誉酒店创五星级,铂林、圣仕顿、永盛酒店创四星级酒店,并引进和新建一批星级标准酒店,全面提升住宿水平;加快构建便捷的大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研发一批具有市场效应的文创产品,开发多形式的红色研学和红色教育培训活动;打造高品质的红色培训产品,继续做大做强红色培训事业规模;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2.争创一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以罗汉岩及周边区域丰富的生态资源为根基,依托其优越的交通区位、强大的客源市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地域文化等优势,融合红色文化、生态度假、客家文化等多种产品,推动景区向度假区、休闲区转型,全面启动罗汉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推动A级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革军委旧址群、都市田园旅游区、红色故都、九丰极地海洋世界、坳背岗脐橙园等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4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4家,3A级旅游景区超过6个。在已经创建成功的景区,要切实提升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和环境氛围,重点提升叶坪、沙洲坝等景区周边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景区周边环境,有利于带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探索红色故都文旅融合新路径。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旧址参观、红培研学、朝圣寻根、文化互动、高山避暑、温泉养生、水上娱乐”的旅游形式,开发一批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指导瑞金牛肉汤建立标准化制作和运营体系,打造红都国宴等特色旅游食品,建设省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办好瑞金干部学院,争取瑞金干部学院由省委直接管理,大力发展红培教育,建设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创建全省、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打造全国影响力最大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指导瑞金策划建党建军建国和长征等重大红色主题,举办长征文化节、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等全国性节庆活动。支持用好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红色旅游行业大数据中心,积极推动A级以上景区及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

5.打造一批红色培训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动红色教育培训高质量、快速度发展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研学)城市,以红培事业带动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加快“三大学院”(市委党校、瑞金干部学院、瑞金社会主义学院)建设,规划建设红培事业园;支持社会力量办红培机构和旅行机构,整合现有各类红培机构组建红培综合体,推动红培事业标准化、多元化发展,在场地、课程、师资等方面形成高品质、系统性供给,打造红色研学旅游教育“瑞金品牌”。

6.发展一批江西省A级乡村旅游点:沙洲坝村创建5A级乡村旅游点,叶坪红军村华屋、龙潭山庄、香满园家庭农场、壬田高轩村、洁源村、大柏地前村、九堡密溪古村、万田麻地村、壬田凤岗古村创建4A3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7.搭建文化产业平台。着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瑞金市特色楼宇、废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兴办文化产业园区,引进各类专业设计机构及文创企业,打造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动漫设计、广告服务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意类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及管理、财务、市场推广、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完善园区功能。以“建设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企业”为原则,推动瑞金市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持续提升瑞金市文化品牌影响力,创造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8.提升文旅集散功能。完善交通网络,健全交通集散功能,提供租车、咨询、导游等专业服务,开设旅游交通专线,串联瑞金市主要景点,沿河建设生态绿道、骑行道等专项道路,打造综合旅游路网。打造品牌餐饮,整体包装瑞金市地方美食成为旅游商品,做大做强地方餐饮品牌,依托热点区域(红井步行街)开发美食街、夜市等餐饮业态,定期举办特色美食节会。发展多元住宿,大力提升旅游住宿的整体档次,引进高星级的品牌酒店,开发集装箱酒店、汽车露营地、乡村民宿等个性化、多元化的住宿业态。丰富文娱项目,打造“瑞金礼物”系列旅游商品,重点开发瑞金特色旅游产品和土特产。

9.强化发展本土人员的培训力度。依托瑞金市内现有培训机构如瑞金干部学院、瑞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瑞金绵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瑞金苏维埃干部学院、瑞金市红源泉红色文化培训中心等,加强人员培训,尤其是重点培养发展文化旅游业所需的本土导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助力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10.强化文化科技支撑。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强化VR、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创意设计领域中的运用,重点围绕动漫设计、演艺、工艺美术、广告会展等相关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在景区、农村民宿、城市公园等游客集中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基于大数据开展精准营销,与携程、飞猪、途牛等OTA加强合作,持续开拓瑞金市文化旅游市场。加快发展文化科技中介服务,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动漫制作技术平台、演艺创作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文化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文化科技服务业态,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文化展示、文化推广、文化创新等领域的科技支持。

11.持续打响瑞金红色旅游品牌

1)以红色文化为核心IP,构建文旅品牌体系锁定“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金字招牌,打造城市旅游IP, 把瑞金打造为(全国)红色旅游打卡地(一线城市)。强化IP共享推动跨界联动,围绕IP衍生一系列产业环节和新生业态,推进IP共享,以备案授权的方式免费给各部门、各企业、各景区使用,将IP要素与农产品、文创商品结合,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品质诚信IP文创商品,围绕IP延伸故事、场景和主题,开发文创日用品、旅游纪念品、IP商品。

构建产业要素IP矩阵。挖掘瑞金特色餐饮资源,深度打造瑞金牛肉宴、红军宴等餐饮产品,打造文化餐饮品牌IP;丰富住宿要素,构建集酒店、民宿、营地于一体的多种住宿体系,打造网红酒店IP;深挖瑞金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培育知名旅游商品品牌,培育旅游商品IP;积极拓展瑞金夜游产品、文化街区、文化商圈等文化产品,通过品牌形象营销、活动组织,打造品质玩乐IP,形成景区、美食、住宿、购物、玩乐五大IP子品牌,构建瑞金旅游IP矩阵。

2)深化旅游开发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品牌宣传营销,落实好百趟专列游瑞金活动,继续在厦门、南昌、广州、上海、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市场召开红色文化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延安、遵义等客源市场对接,新开辟西南地区的旅游市场。抓高铁连接机遇,加强高铁联线宣传营销。深化旅游开放合作,重点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以及赣闽粤省际红色旅游的互动,共同举办一系列的红色旅游活动,共同开发跨省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

3)实施一批标志性文旅新项目。重点建设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步道瑞金段项目,加快推进罗汉岩景区、陈石湖水利风景区综合开发。推进日东太阳山红色旅游示范区、武阳温泉养生度假区、九堡铜钵山避暑旅游区等一批综合项目开发建设。推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基本陈列改展工程、全市革命旧址维修工程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加快推进红色故都、红色影视基地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升云石山旧址整体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办公区域等场所云石山旧址旅游交通线路与其它旅游景点的交通点能联动

专栏4-1 旅游业重点项目

(一)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步道瑞金段项目

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规划面积约153.7亩。主要建设长征文化标志性景观、决策和出发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主题展示馆、长征第一山提升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观绿化及照明、给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步道瑞金段全长约40公里建设内容包括步道体系、沿途服务站点、功能房屋、数字化打卡机、步道标识(导览图、介绍牌、指向牌、警告关怀牌、服务设施牌等)。

)瑞金市罗汉岩景区红色亲子度假乐园项目

项目用地约1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乐园商街、乐园配套建筑工程、互动拓展等非动力游乐设施设备、园林景观、道路、水电及相关配套附属项目等。

)瑞金红色故都项目

推进红色故都项目建设,确定项目规划与运营模式,加快项目实施建设,将项目建设为依托瑞金红色旅游资源,传承红色文化,集教育培训、景区观光、文化展览、酒店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总规划面积约1060亩,建设集红色历史景观、旅游商业街区、红色主题纪念场馆、红色培训基地、酒店、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红色影视基地项目

项目一期总投资50亿元,一期规划实施内容包括入口和教育基地、老北京街道、民国城、80年代城、北方村落、江南水乡、陕北村落、拍摄外景地、影视基地、演员公寓、奥特莱斯综合体等。

)大柏地战斗旧址保护及旅游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用地面积约775亩,修复大柏地战斗遗址和战斗会议旧址,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生态田园观光区、红色风情体验区、文化纪念休闲区。

)日东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

塑造红色故都朝圣意境,规划建设日东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立足瑞金红色文化底蕴,依托太阳山自然资源本地,秉承 “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宗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集红色文化、高山养生、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片区。构建红色文化旅游演绎新模式,以核心人物及革命传奇事迹为线索 ,结合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打造洗涤心灵的红色文化朝圣之地,创造丰富多样的绝佳旅游体验

二、现代物流

(一)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瑞金市区位、资源、产业、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大市场,建立连接粤闽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物流服务网络。积极推动物流新型业态发展,积极培育冷链物流、货物配送中心。充分依托铁路、公路、航空优势,积极对接厦门等沿海港口城市,发展内陆无水港,成为江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以园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发展专业物流,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农业“多业联动”。

2025年,全市物流营业达到350亿元以上,培育壮大骨干物流企业,支持培育A级物流企业,A级物流企业达12家,建成全省物流综合枢纽中心。

(二)发展重点

1.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大瑞金市本地物流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扩大企业规模;培育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2.大力发展综合性物流按照“大交通、大物流”的思路,积极推进商贸物流园和综合物流产业园的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通过仓库、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甩挂运输等物流项目的建设,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物流服务理念与服务手段,建立与粤闽赣浙地区四小时经济圈,服务瑞金产业经济,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构建城乡互动、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发挥瑞金陆路口岸作业区平台优势,在开通铁海联运业务的基础上,争取将赣州国际陆港临时口岸开放功能辐射延伸至瑞金陆路口岸作业区,并争取设立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公用型保税仓库和肉类、汽车、瑞金进境粮谷等指定商品监管仓库,形成方便快捷的进出境物流通道,把瑞金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充分利用区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设赣闽边际区域性物流快递分拨中心,引导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配送等全链条现代物流业发展。创建瑞金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赣闽边际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依托瑞金机场,建设集机场区、机场周边直接关联产业与服务区,发展高端商贸物流。

完善城市配送体系,优化瑞金市配送网点,构建包含大型公共配送平台、专业化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终端、配送装卸货场地等服务的城市配送体系;整合快递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商贸连锁配送企业、农产品配送企业,组建瑞金市配送联盟;推动城市配送物流与电商融合发展,建设共享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电商物流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完善快递智能便民设施。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整合“农超对接”“网市对接”冷链供应体系,构建由控温贮藏、冷藏加工、冷藏运输配送和冷藏品销售等环节组成的冷链物流全产业链;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提升瑞金市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依托采购型专业市场,为商贸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方案设计、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着力提升面向现代商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

3.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境内高铁、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资源形成的立体综合交通梳纽优势,加快建设工业品展览贸易集散市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快递分拨中心为瑞金市及赣南农副产品、工业品、消费品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同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路网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城镇快捷、镇镇直通、乡村连网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切实提高交通设施水平。

4.完善物流产业园布局。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积极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打造赣南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新多式联运、成组(散货)运输等方式。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培育A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快递分拨中心、甩挂运输中心,打造赣闽边际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

5.推动智慧物流建设。采取政府与A级物流企业共同推动模式,促进瑞金市物流业智慧化转型升级。支持物流信息企业壮大,加大对A级物流企业红土地物流园、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赣闽商贸物流园在办公场地、人才引进、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A级物流企业发起成立行业协会,多渠道吸引赣州市物流重点企业、工业重点企业加入协会,共享人才与信息资源。建立智慧物流协作关系,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搭建商品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等智慧平台,整合物流信息发布、网络交易、信息溯源、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等功能,推动线上信息与线下实体融合发展,提升物流综合服务效率与效益。

专栏4-2 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

至规划期末,瑞金市依托区域优势,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冷链物流、产业联动四大物流工程。

1多式联运工程

依托瑞金市公路、铁路等资源,以公路为连接网络,充分发挥商贸物流园区与通路资源的联动发展效应,利用铁路大宗、零担、长距离运输优势、公路便捷、航空快捷优势,打造公铁联运、公空联运,建设形成区域货运枢纽或商品集散中心。

2城市配送工程

围绕城市大宗商品配送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中远期加快公共配送中心和城市配送通道建设,优化、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形成覆盖全市,乃至服务瑞金市市周边区域的商品配送范围和配送服务网络。

3冷链物流工程

适应农产品发展趋势,依托农产品交易中心及城区社区菜市场等农产品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冷冻冷鲜仓储、冷链运输,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和支持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培育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4产业联动工程

推进物流业与商业联动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剥离仓储配送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交易与物流相分离,提高商贸企业、商品交易市场等物流服务能力

规划2处物流园区,其中1处综合性物流园区为市商贸物流园(近期规划);1处专业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近期规划)。

1市商贸物流园

建设范围:城东片区。

建设规模:占地约270亩。

建设期限:规划远期。

规划导引:规划期依托邻近高速铁路,铁路站场、客运站、公交总站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发展日用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大宗商品物流,和以围绕服务零散货运为主的零担物流,建设形成集集中仓储、产品配送、物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

建设规模:占地约250

建设范围:城西高速入口。

建设期限:规划中期

规划导引:规划期,结合信息化发展航空物流、精细物流为主,依托瑞金市机械电子产业、纺织服装鞋业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产业优势,打造为电子、副食品、服饰服装等产品服务的综合物流园区。

三、 现代商贸

(一)发展目标

全面促进零售、批发、餐饮、住宿四大传统商贸业向体验式购物、采购型专业市场、特色化餐饮、品牌化酒店等现代商贸体系转变,不断丰富产品及服务内容,通过转型传统商贸、发展新型业态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将瑞金市打造为赣南体验消费目的地,以特色商贸服务吸引并服务休闲旅游客群。

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商业流通体系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区域商贸中心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全市商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未来需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调整、引导和规范,提升完善商业功能,促进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引导城市建设和投资,建设布局协调、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健全、配套完善、经营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至2025年将达138.8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2035年将达250亿元,年均增长6.3%左右。

零售商业体量:至2025年,瑞金市中心城区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为1.02平方米,零售商业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至2035年,瑞金市中心城区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为1.03平方米,零售商业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

提升发展传统网络零售,培育发展跨境电商、生活服务电商、社群电商、工业电商等电商新业态,力争把电商产业园打造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到2025年,逐步提高瑞金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通过网络等非实体商品或服务消费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实现全市网络零售额达60亿元,构建起特色鲜明、要素集聚、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电子商务集聚区。

(二)发展方向

1.完善现代商贸市场体系。重点加快零售业升级。大力发展居民服务业,结合棚户区改造及新建社区,加大社区连锁生鲜超市、便利店等终端的社区覆盖率,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连片统筹打造零售商圈,完善老城区商圈道路、停车位等基础设施,改造整体风貌、提升业态品质,引导商贸业回流、升级、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特色街区,引导传统小商品街规范发展,有序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和恢复本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商品品种和经营特色。运用连锁形式改组、提升传统商业,加快发展家电、食品、药品、建材等专业连锁,支持连锁零售企业通过行业整合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瞄准中大型零售企业,引导其在业务、服务、运营及营销等多方面升级发展,促进传统零售向现代零售转型。积极发展采购型专业市场。鼓励发展新型贸易平台,逐步向展示、设计、定制、交易、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升级。完善多层次住宿体系。结合瑞金市高品质消费中心定位,重点发展以品牌高端酒店为引领、连锁商务酒店为骨干、乡村休闲民宿为延伸的住宿体系,提升接待能力和居住体验;积极推进乡村民宿酒店和家庭式旅馆升级,引导提升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住宿农家乐评优评级。加快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改造升级现有商业街区,着力培育形成客家美食聚集区和夜经济特色街区。加快中式快餐连锁规范化发展,完善星级酒店餐饮,布局一批乡村休闲特色餐饮网点。以现有特色餐饮街和综合体餐饮集聚区为基础,大力挖掘和培育赣南地方特色美食文化,以特色街形成品牌效应,培育一批品牌餐饮企业。

2.加快商贸服务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连锁经营、新零售等现代商贸业态,建成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价值的商贸企业。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商贸服务企业建设新零售超市、体验式购物中心、精品店、名牌专卖店等,着力引进新零售超市,围绕“人、货、场”三大新零售核心要素,发展人货交互、产品形态及消费场景创新的“线上线下物流”新零售模式;招引1-2家业态新颖、运营思路清晰的购物中心,支持购物中心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儿童主题、文化主题),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活跃瑞金市高端零售氛围。推进家电、家居、图书、音响制品等服务领域连锁化、精细化、品牌化经营。提升发展跨境商贸休闲街,吸引跨贸批发企业入驻,打造跨境商品展销中心。鼓励大型商贸企业“走出去”,积极向外拓展,以“市场采购外贸出口”方式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3.壮大现代商贸市场主体。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扎根瑞金市;引导龙头商贸企业逐步由单一贸易功能向采供、货运、配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拓展,形成一批具有生产基地、制造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销售控制能力的商贸集成服务商。实施“互联网大数据”工程,促进和保护本地老字号及名特优产品发展,推动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发展,大力培育老字号网红品牌。加快引进国内知名内外贸企业区域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形成商贸总部集聚效应,带动全商贸服务业跨越发展。

4.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以旅游、会展等活动扩大瑞金市影响力、促进商贸业繁荣,加强市域内现代零售、餐饮、住宿等业态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主题商贸季,鼓励瑞金市商贸企业与旅游运营方联合推广,打造特色美食街、购物街。联动各类服务业,推动现代商贸业与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瞄准一线城市商贸业态创新,鼓励发展以设计、定制、体验为特点的个性化和体验式商贸模式,引导信息、科技服务植入商贸业态中,增强商贸服务业的科技体验感,为休闲旅游客群提供现代化、特色化的商贸服务体验。

5.提升传统电商发展水平。做强网络零售电商龙头,重点支持具备成长潜力的电商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扶持中小型电商企业发展差异化领域、提升运营效率,定期组织全市电商研讨会,邀请外部电商企业、行业资深专家对中小电商企业进行培训,推动本地中小电商企业接轨电商新模式、新做法;依托电商龙头构建电商产业协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店铺装修、商品展示、美工等运营辅助服务。重点支持本地农产品电商品牌升级。大力吸引电商企业落户,前期以知名电商企业为主,着力引进省内或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建立区域性交易平台;推动向电商技术服务升级,重点引进瑞金市及赣州市电商发展急需的支付、安全、信用等第三方电商专业服务商,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在电商园内打造集交易、融资、培训、创新、创业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创新孵化器,支持小微网商创新创业,聚焦细分市场,打造自有品牌。

6.大力培育电商新业态。引进社区电商企业,整合日用品购物、餐饮、生活缴费、家政、就业等服务资源,构建便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O2O社区便民店建设,依托社区超市、便利店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社区物业企业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电子商务相关增值服务。在线旅游方面。引入途牛、携程、去哪儿等电商龙头企业在线旅游企业在瑞金市设立区域性服务总部,鼓励其与瑞金市及赣州市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等合作,开展景区门票、酒店住宿、交通、旅游路线在线预订,推广电子门票、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依托瑞金市电商龙头,搭建赣州市在线旅游商品商城平台,吸引各类旅游产品入驻。跨境电商方面。引导国内电商企业与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特色产品线上宣传推广力度。逐步实现跨境电商线上交易。服务业电商方面。加快培育一批本地电商服务企业,发展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咨询、代运营、培训、摄影、设计等专业化外包服务。工业电商方面。立足瑞金市工业发展,推动电子电气及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绿色建材等行业电商平台建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在线交易,发挥电商引导生产作用,发展以销定产和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方式;引导机械、汽车行业电商平台向在线交易、融资租赁等方向演进,拓展设计加工、配送安装、监测诊断、维保等产品服务。电商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带动作用,开展电商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业电商。

7.完善电商发展配套。加强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电商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快递企业探索“仓储一体化”等新型配送模式,为电商企业提供仓储、包装、分销、配送一条龙服务;着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打造区域性新型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跨境物流企业。加快形成由政府、协会、企业、培训机构、高校院所为主体的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政府、企业、院校间的人才直接供求机制,为企业与院校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建立电子商务人才资源供需交流配置平台。

专栏4-3 中心城区重点商业街区规划布局

1服装街

建设范围:八一北路、八一南路、向阳南路和京里步行街、万合广场步行街,全长4000米。八一南路突出童装为主要特色,八一北路突出精品店,其它街道以经营中低档为主。

建设引导:提升

规划引导:规划期重点结合城市商业副中心改造提升,以八一南路与双江街交叉区域为核心,构建以购物中心、百货店为主力店的一站式购物·消费·生活,建设集购物、游览、文化、餐饮、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

2)美容美发街

建设范围:向阳北路接华塘路,全长1400米。

建设引导:提升

规划引导:通过业态置换,将八一北路和红都大道上的美容美发店吸引到该处,做成精品店。其他美容美发网点进社区。

3锦江名城步行街

建设范围:绵江北路,全长800米。

建设引导:提升

规划引导:主要经营品牌服装和地产中介等。

4)时代广场美食一条街

绵水北路,全长350米,规划30家,主要经营时尚风味餐饮。要求油烟从地下排除,防止城市污染。

5)电子商业一条街

金一路,全长500米,规划40家,主要经营家电、手机、音像制品。

6)京里文化街

金二路与向阳北路交汇处沿金二路西段300米,布局经营文化产品店面30家。

7)站前综合商业街区

建设范围:位于瑞金火车站前鹅岭脑大道两侧区块,规模约1.0万平方米。

规划导引:规划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专卖店、积极发展主题百货店,结合城市铁路客运站等多站合一建设,建成现代化综合商业街区。街区内依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设置中小型特色专卖店与专业店。

8)红井步行街

建设范围:位于沙九公路红井景区南门至二苏大景区入口处,全长1100余米。

规划导引:以赣南地方名优土特产商店、工艺品商店、旅游商务服务网点,结合地方风味餐饮等带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商业服务网点,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旅游商贸氛围,重点发展1-21000-2000平方米以上的旅游纪念品专业店,设置旅游咨询和接待综合服务节点,打造瑞金红色故都宣传和服务窗口,建成集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的赣南商旅文合一特色商业街。还原苏区时期的建筑风格、再现当年军民鱼水情以及毛主席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开挖水井等场景,汇集红色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学全要素街区,将红色文化、传统习俗、历史再现等红色元素与夜经济休闲生活的融合,成为红色故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消费区。

四、 现代金融

(一)发展目标

实施“金融”行动计划,力争把金融产业培育成全市战略性发展产业,优化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着力解决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发展重点

积极策应赣州建设省域金融次中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以及财富管理、基金投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金融中介等新兴金融业态。建立招商推进机制,着力引进持有金融牌照或准金融牌照的大型投资集团来设立金融控股集团及区域性中心。优化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着力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

组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吸引境内外知名基金投资机构参股或来瑞金市落户;鼓励异地大型融资租赁机构来瑞金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和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监管;加大总部银行的数据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的引进力度;规范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通过设立多层次、多类别的引导资金、产业基金,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高效率的投融资体系。

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金融示范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发展绿色金融依托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增加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稀有金属期货交易平台建设金融机构集聚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五、健康养老

(一)发展目标

以全面推进健康江西、健康赣州、健康瑞金建设为统领,围绕实现“促健康、筑安全、提质量、调结构、优布局、增动能、强治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5年,基本建立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依托瑞金市丰富的公立医疗及自然资源,重点发展民营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打造以公立、民营医院为基础,新型医疗服务、健康运动及健康管理为配套的区域性健康服务中心,建成覆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体系,将瑞金市打造为“赣南健康服务高地”。

(二)发展方向

1.提升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营养健康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大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确保水源安全。加大城乡供水工程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并有效运行供水水质监测系统,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持续推进全市城乡“厕所革命”,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以上。进一步做好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试点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建设区域性康养中心

争取上海瑞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机构与瑞金市人民医院结对帮扶,探索引进上级医院有偿托管市人民医院、妇保院,推动人民医院打造为三级综合医院,妇保院创建三级专科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实施应急指挥中心、疾控中心、P2实验室、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项目建设,全面增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建好运营“五个中心”及公立精神病医院,全面增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建设以瑞金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以瑞金市中医院、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为重点专科的区域医疗高地。全力支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市中医院、瑞金市妇幼保健院申报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医疗设备配备,提高传染病、肿瘤、心脑血管等专科服务能力及疑难危重症中医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在2025年,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市医院、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中至少有2个进入全省县级城市综合、专科医院10强方阵,瑞金市成为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区域性医疗次中心城市。

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创评工作。到2025年,在全市建成7个具备较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服务水平较高、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有效辐射周边乡镇,分担市级以上医院就诊压力的农村基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全面落实瑞金市市域综合医改试点和瑞金市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任务,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到2025年底,市域内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成,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医保基金“杠杆”效应显现,有效的分级诊疗、合理诊治以及有序就医新秩序基本构建,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市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乡镇”。

专栏4-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筹建瑞金市象湖镇卫生院

瑞金市象湖镇卫生院应规划用地约30亩,可容纳100张病床,主要建设业务用房、门诊综合楼、医技楼、住院楼、职工宿舍等,建设规模为15000平方米。

新建瑞金市人民医院瑞林分院

瑞金市人民医院瑞林分院规划用地面积为30亩,可容纳100张病床,业务用房、医养结合楼、医技楼、职工宿舍等建设约15000平方米。

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用于全市居民健康信息归集、共享和互联互通所必须的全民健康信息数据中心、智慧医共体信息平台、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及相关应用建设。

   

建立集健康食材、康体旅游、健康文化、健康管理融合于一体的康养体系,建设赣南东部康养中心。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省(部)级彩票公益金给予瑞金养老项目重点倾斜;建设瑞金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中高端康养综合体项目;统筹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助器具等有关试点工作,申报省和国家层面养老服务领域改革试点项目。建设集残疾人康复、托养、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就业创业、器具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中国残疾人红色小镇。争取省重点专科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与瑞金中医院合作建设老年康复康养中心,发展特色艾灸,建设叶坪朱坊健康小镇。

1加快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2025年,全市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城市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3.5个托位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全市公立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设置率达到20%以上,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90%以上。

2提高健康老龄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优先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为老年人定期开展体检、巡诊、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持续推行瑞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优化床位资源配置,实现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支持瑞金城区1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培植社区养老小微机构,推进城市社区适老化改造。建立”1+1+N”三级服务体系,2025年,中心城区建立1个床位数200人以上的护理型养老院或突出护理功能的综合养老院,每个乡镇建有1个功能完善的乡镇敬老院,每个村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建设若干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市级平台实行所有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乡级平台兜住特困能自理老人的养老底线;村级平台为居家留守老人提供灵活服务。支持省中医重点专科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建设康复康养中心,发展特色艾灸,建设叶坪朱坊健康小镇。巩固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打造区域性医疗养老康复中心。

专栏4-5  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

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以叶坪朱坊村为中心,按照“红色旅游+健康医疗产业+乡村休闲+中医养生”的模式打造全国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500亩,预计投资10-12亿元,拟建集医院、红色健康培训中心、老年养护楼、养老公寓、健康养生产业及配套商业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

健康养老产业建设项目。该项目集居家养老、养老托老、休闲娱乐、老年服务、安宁照护及医养结合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4万平米,养老床位920张以上。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床位360张。

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建设工程中为0-3周岁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用于新建教室、食堂、管理用房,室外活动场所绿化2000平方,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及附属设施等(300托位)

瑞金市市民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建一个敞开式的,面向全体市民的现代化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含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织密“心”网,构建全覆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内容涵盖心理常识教育、心理测评及评估、心理倾诉、心理咨询预约、服务站点地址搜索、就近匹配咨询师、远程直播培训、新闻报道、个案服务、人才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沙盘游戏治疗室、情绪发泄室、团辅室、心理协会工作室等。

3.建设区域性体育中心。

加快推进红区运动旅游基地,深入推进“五个中心、四个赛步道、两个全覆盖项目建设,建设城东全民健身中心综合训练馆、运动场,布局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篮球训练中心。推进中心城区、乡镇、社区(小区)等体育普惠工程全覆盖,逐步构建由体育中心、片区体育中心、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点、社区健身点、晨晚练点等一体的体育设施网络。开展“重走长征路”徒步越野赛、“长征从这里出发”千人骑行、“赤色体育之光”、红色马拉松、全民健身邀请赛以及青少年单项赛事等体旅赛事活动,打造红区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促进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大力发展体育领域相关服务业,拓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持续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和贡献度。

1发展体育产业新型业态。加强登山步道、绿道、自行车骑行道、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露营区、攀岩等运动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红区运动休闲旅游骑行道、罗汉岩登山步道、乌仙山登山步道、龙珠寺登山步道;推出具有瑞金特色的体育运动主题旅游线路,打造红区运动休闲旅游品牌。

2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业。一是积极申办高水平精品体育赛事。争取申办、举办一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赛事活动。鼓励社会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申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商业体育赛事。二是开发群众性社会体育赛事。持续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的城市联赛,鼓励开展企业邀请赛或联谊赛,增强全社会对体育和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三是建立健全竞赛表演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体育赛事申办推广机制,推动赛事项目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构建赛事举办方、赞助商、合作伙伴合作共赢的商业化模式。

3做大做强场馆服务业。一是盘活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对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不断丰富体育公共服务实现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二是初步建立体育中心场馆商业圈。以市体育中心为重点,拓展和完善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模式,分区域、有步骤地推进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培训、文化演出、会展旅游和休闲娱乐品牌活动,促进场馆的错位经营、特色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立体育中心场馆商业圈,延伸产业链,全面带动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发挥社团作用,推进体育休闲健身娱乐业发展。切实加强瑞金市体育社团的宏观管理,积极支持体育社团开展健康合理的各类体育活动,不断增加体育社团的数量,提高管理与质量水平。同时,加强各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建设,对有条件的项目逐步推行社会化、产业化。

专栏4-6  建设区域性体育中心

摇篮湾足球训练基地

1个专业足球场:设观众席,天然草皮,标准比赛场;

不带看台的11人制足球训练场:7块,其中有1块为标准田径场,天然草皮,另外6块为人造草皮的足球场;

配套建筑:包含运动员公寓、培训中心、运动员食堂、运动员医疗中心等。

城东全民健身中心二期

综合馆:总建筑面积20412m2

室外场地:1个标准400m跑道(内设标准足球场)、4个五人制足球场、4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2个门球场、配套停车场。

金瑞湾篮球训练及老年运动中心

篮球训练中心:1个篮球训练馆(使用面积不少于2400m2),6片室外标准篮球场;

老年运动设施:4个标准风雨门球场、4个室外标准气排球场、1300m2室外综合健身场地、5张乒乓球台、110件套健身路径,配套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4.打造区域公共卫生中心。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补齐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短板与弱项,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增强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响应、救援处置能力,建设成为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分中心和辐射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城市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重要支撑节点,显著增强全市和区域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专栏4-7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新建瑞金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50张,购置防疫诊治医疗设备139套,主要建设门诊楼、急诊楼、业务用房、实验楼、医技楼、住院部和职工宿舍等。

全市各乡镇医疗机构的发热哨点、发热门诊。1.新建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12所(其中:武阳、云石山、瑞林、壬田、叶坪、日东、合龙、黄柏、冈面、沙洲坝、谢坊、下坝等卫生院);2.新建基层医疗机构发热哨点5所(其中:九堡、大柏、拔英、泽覃、城社区等)。

第二节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一、信息服务

(一)发展目标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信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转变。 IT 务机构运用新一代息技术,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服务。“创新、跨界、融合”为方向,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信息服务。2025年,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

(二)发展重点

1.物联网产业。建设一批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创新中心和基地,引进一批物联网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等领域,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云计算产业。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上云,支持企业上云,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上云标杆企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展云计算应用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云计算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引进优质云计算应用项目落地。

3.大数据产业。实施“数聚赋能”工程,依托大数据中心,加快开放政务数据资源,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一批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支持本地大数据企业发展,引进一批大数据知名企业,完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利用自有数据和公共数据 资源,开展大数据分析、数据清洗、数据交易等服务。

4.5G产业。搭建基于5G的智慧农业平台,开展“5G+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种植(养殖)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探索部署5GNB-IoT、工业互联 网等技术的多样化场景应用,支持工业企业运用5G技术对装备和管理方式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在5G应用上先行先试,打造一批5G应用样板工程。

5.信息消费。按照国家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有关要求,着力创新模式,丰富全市居民信息消费的方法和内容。支持电信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手机支付业务,打造新兴业务,创新盈利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重点领域,着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电信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支撑能力,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推进工业设计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搭建高效实用的工业设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推进互联网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二、社区服务

(一)发展目标

推动城乡社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建立形成与城乡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社会化便民利民服务相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培育若干大型家政服务企业,依法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逐步发展面向农村尤其是中心镇的家庭服务,促进家政服务市场的成熟与发展;推动老年人社会福利快速发展,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整合社区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引入行业组织等参与开展社区教育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幼儿教育、养老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务;全面开展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工程,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市社区便民服务联网,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2025年,社区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

(二)发展重点

城市社区以社区居委会、新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类志愿者团队等为主体,主要开展以下社区服务:

1.养老服务。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健康的文体活动,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如孝老食堂、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义剪、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心理及健康等服务,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各种服务项目。

2.社会保障服务。对社区低收入家庭,根据国家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救助,落实低保政策。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针对性实施再就业培训,加强职业中介等,千方百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如工业园区招工宣传,带需要找工作人员去工厂面试等。

3.优抚服务。主要协助政府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开展拥军优属服务,为军人家属和伤残人员的生活提供方便。

4.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基本生活服务及婚介服务。

5.安全防范服务。社区居委会定期摸排辖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积极作为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反电信诈骗宣传、法律知识讲座、防溺水知识讲座等,加强禁燃禁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如无路灯路段安装路灯、清理小区私拉乱搭充电线、清理危险老旧建筑、成立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辅)警和志愿者组成的“平安瑞金”治安巡逻队等。

6.卫生保健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志愿者团队,开展对常见病的康复医疗服务;宣传健康防病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如两癌筛查、义诊、防登革热、防蚊虫、清洁家园、预防野生菌中毒等活动。

7.青少年服务。依托新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组织开展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建康活动,如四点半课堂、送学上门、平安护校、安全出行等。

8.家政服务。为居民家庭介绍家政服务员。如婴儿保姆、家教辅导员、清洁工、修理工、接送服务等。

9.中介、信息服务。建立社区需求信息公告栏,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办”。

三、现代科技

(一)发展目标

围绕“服务园区发展,按照强载体、建平台、优功能”思路,基于瑞金市电子电气及材料、食品医疗、纺织服装、绿色建材等支柱产业,开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和工业设计研发平台等服务配套,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和技术工艺,促进园区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鼓励省内外龙头骨干设计企业落户瑞金市,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引进一批具有国内较高水平的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信息科技特色区,打造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5%左右,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00项,信息科技产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

(二)发展方向

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发

展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服务,引进

一批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组建科技服务联盟,打造科

技服务聚集发展示范区,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瑞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1.技术转移。引进和培育一批从事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业务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技术转移机构为瑞金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一条龙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瑞金市技术交易市场,培育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互联网技术转移”,支持技术转移机构提供在线技术交易服务。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互动机制,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

2.创业孵化。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鼓励专业机构提供 创业教育、创业投资、创业辅导等服务,举办双创大赛。鼓 励社会资本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促进天使投资 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依

托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联盟,整合双创资源,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支持创业孵化载体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众创空间,“专业设备—产业链资源—创客项目”模式为创业团队提供科研设备、检验检测、小试中试平台等硬件设备及供应链对接、研发设计、产品推介等服务。按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模式,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规范化建设,完善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新服务等功能。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专业性孵化器,形成多种形式的科技孵化平台。围绕瑞金市产业发展需要,布局一批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3.科技咨询。依托瑞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重点发展科技情报、科技查新、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科技管理服务外包、科技项目管理外包等。鼓励科技咨询机构发展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引导科技咨询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在线科技咨询服务。

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及赣州市内高校与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探索共建以技术输出为主要运营方向,具有技术评估、成果推介、知识产权综合性功能的独立法人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技术转移机构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作价投资等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市场化运营,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4.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和资本对接。鼓励金融机构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科技项目融资模式。支持瑞金金融中心入驻企业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积极建设各类科技银行,支持市内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业务。

5.研发创新。依托瑞金市现有研发平台、企业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载体,开放共享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以仪器设备为基础,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发等提供综合研发咨询及检验检测等服务。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工程示范区为目标,以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为核心,突出服务创新主体方向,坚持“聚机构、建平台、塑环境”发展路径,加大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培养力度,提供从研发到运用、从确权到维权、从运用到保护的全产业链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瑞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持续激发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格局


第五章  推进服务业重大工程建设

针对瑞金市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实施服务业大工程放到突出位置,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强化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服务业的跨越发展。

一、优势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已有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规模优势。鼓励服务业龙头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引导各类要素、各种资源、各项政策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服务品牌。另一方面,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落实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切实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二、品牌化发展工程

实施瑞金市服务业品牌化发展工程,把服务业品牌化作为发挥服务业产业引领作用的重要举措,推动瑞金服务品牌的发展,提高全服务质量和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重点在旅游、物流、健康服务、商贸流通、餐饮酒店等竞争性较为激烈的行业进行服务品牌的评选,推动瑞金市服务业企业培育、发展严禁一切乱评比、乱认定活动,进一步促进品牌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坚持创牌与保牌并举,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三、标准化推进工程

大力推进瑞金市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旅游、物流、健康服务等特色优势服务行业为切入点,由相关主管部门协调引导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着重从服务组织管理标准、服务资质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着手,共同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推动瑞金市服务业标准化发展。对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的服务业行业和一些尚无服务标准的新兴服务行业,着重从服务安全、卫生标准、服务设施标准和服务业环境保护标准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大对试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试点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和标准化体系,培育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技术人才,制定企业服务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试点,引导行业内服务企业积极采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质量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四、推进产业跨界双融合工程

加强深化两业融合畅通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路径,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两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本土龙头企业自主搭建或合作布局工业云、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等。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形成服务型制造体系。支持研发设计、科技金融、营销管理等服务业发展,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链。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互促共进,发展创新联盟、技术中介等新型创新组织,推动形成企业主导、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的创新体系。强化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挖掘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服务需求,推动先进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探索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活动,支持企业从生产型制造服务型智造转变。

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借助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等深度融合,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嫁接,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形成影响力明显增强的平台经济集群发展态势。进一步培育电商发展,依托现有电商产业园,推动B2CB2B等领域逐步形成融合制造、办公、商业配套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区,重点引进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等为主交易平台的网商及服务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优惠和奖励。

五、服务平台支撑工程

实施服务平台支撑工程,在企业孵化、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方面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办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客俱乐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建立创投、风投等基金和各种信贷担保中心,助推服务业蓬勃开展。

六、集聚发展提升工程

按照优化布局、改善环境、提升能级、增强后劲的原则,科学谋划服务业的产业布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建设和培育一批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园区。在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以优势服务行业为切入点,通过延伸产业链、产业互补,促进服务业相关行业的融合与渗透,推动服务业从集聚向集群方向发展,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共振效应。重点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聚集作用,引领服务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关系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协调落实有关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做好与国家和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服务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

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继续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大对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重要项目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开通总部经济、会议会展、中介咨询等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服务业重大项目落地。深化产业准入和监管制度改革,不断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打造市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标准化新环境。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价格扶持力度,逐步消除服务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价格政策差异,清理规范涉及服务业企业的各种收费项目。

三、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瑞金市服务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服务业标准体系和创新支撑体系,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取得重点突破。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有效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以宽带网络、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体系,为瑞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硬件支撑。

四、强化资源保障

完善土地供应加强对服务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引导,在土地指标安排上对服务业用地给予适当倾斜,对投资强度大、建成后纳税额高、社会效益好的标志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鼓励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的前提下,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地产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服务业;经依法批准,可以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可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鼓励通过改造低效用地发展服务业。合理规划服务业发展用地,并纳入全市“十四五”用地规划,对纳入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用地给予优先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水系等旅游项目。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合理利用农用土地,多渠道开发乡村旅游。

加大资金支持。优化企业税收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国家、江西省、赣州市相关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丰富税收优惠方式,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扩大本级政策税收优惠力度,出台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重点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其缴纳税收地方财政留存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完善企业创新资金供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技改补贴、贷款贴息、财政奖励、融资服务等政策。增加技改补贴,支持服务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及技术成果转化,帮助企业获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针对企业重大投资,在市财政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予一定扶持。建立奖励制度,对当年地方财政贡献突出的企业授予“年度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强化人才保障。围绕“聚焦发展合力”的发展要求,形成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支持瑞金、建设瑞金市的发展合力。围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领域优秀人才。结合瑞金市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人才、各类技能人才以及科研人才。采取亲情招商、政策扶持和平台建设等措施,促进人才返乡就业创业。针对重点引进的产业人才,从个税返还、创业扶持、住房优惠、专项基金奖励等方面制定和落实人才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采取新建、购买和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一批人才安居房及人才公寓。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向和原则促进服务业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加快形成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服务业行业协会群体,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服务业规范标准、引导产业升级和拓展业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增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实施有效的信用奖惩机制,切实提高信用体系发展水平,降低服务业企业交易成本,提高发展质量。加快通信、文化、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加大对民营资本开放力度,打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发挥好服务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六、推进统计和信息化工作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服务业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推进新兴服务业统计和全行业统计。用统计指标引导各部门、各园区、各企业对标加强服务业发展。设立服务业主要发展指标通报和研判制度,加强服务业统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强化评估考核

充分考虑工作合理化、常态化发展、责任落实到人等影响因素,制定项目招商、工作能力、服务效率等绩效考核主要的约束性指标,构建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责任制,制定年度目标计划,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切实加强考核跟踪管理;推进组织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发规划执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