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民政局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江西省地方标准《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解读

访问量:

江西省地方标准《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解读

2023-11-2015:44
来源:省民政厅

    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是儿童权益保障中责任最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兜底性工作,是民政工作兜底保障中的最底线。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深化民政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规范化、专业化,有效提升困境儿童监护质量,近日,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组织研制的《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DB36/T 1855—2023,以下简称《干预指南》)由省市场监管局正式颁布,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干预指南》从工作保障、服务原则、服务对象与服务流程、监护风险干预响应、监护风险干预服务制定、监护风险干预实施与跟进、监护风险干预效果评估、监护风险干预档案管理、督导等方面,厘清监护干预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措施。

    【政策背景】

    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以来,困境儿童保障成为各级政府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困境儿童的帮扶从基本生存、生活保障向教育、医疗、救护、康复、服务和发展权益拓展。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精神,江西省民政厅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考虑困境儿童个体差异以及监护的特殊性、复杂性,在《江西省未成年人监护评估办法(试行)》《未成年人监护评估规范》(DB36/T 1635—2022)基础上提出并组织研制《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旨在有效运用评估结果、明确监护干预路径、精准压实责任,保障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政策内容】

    《干预指南》由范围、规范性文件引用、术语和定义、工作保障、服务原则、服务对象与服务流程、监护风险干预响应、监护风险干预服务制定、监护风险干预实施与跟进、监护风险干预效果评估、监护风险干预档案管理、督导、附录组成。

    第一,明确了适用范围。

    依据《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将困境儿童界定为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给予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者侵害的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是指在对困境儿童开展监护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并执行监护风险干预服务计划,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服务,来预防、降低和消除监护风险。

    《干预指南》明确要求,在监护风险干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儿童利益和需要,保护儿童及其家庭隐私。

    第二,明确了干预主体。

    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应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和家庭尽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监护风险干预主体包括依法具有未成年人保护职责的政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其他负有儿童保护责任的公共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等。同时,《干预指南》对人员保障、机制保障、经费保障提出了相关要求。

    第三,明确了干预流程。

    对监护风险干预实行闭环管理,凸显全过程全链条压实工作责任,将监护风险干预分为核查、监护状况评估、监护风险干预响应、监护风险干预服务制定、监护风险干预实施与跟进、监护风险干预效果评估,并要求将督导贯穿各个环节。《干预指南》将核查工作分为常规核查和重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并详细列举了重点核查的11种情形,有利于在前期筛查出重点对象。此外,将《未成年人监护评估规范》(DB36/T 1635—2022)引入到监护评估中,保证标准实施的一致性、延续性。

    第四,明确了干预服务内容。

    《干预指南》指出,干预服务包括干预服务计划、干预服务内容、监护风险领域与干预服务三部分。《干预指南》要求,按照“因人施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制定监护风险干预服务计划,通过多方位支持来降低监护风险。将监护风险干预服务内容分为监护保障与干预、生活保障与帮扶、医疗保障与帮扶、教育保障与帮扶、康复保障与帮扶、司法相关服务、心理干预服务、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等8个方面39项指标。有助于指导儿童工作人员针对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走访探视、监护支持、资源链接、心理疏导、权益维护等服务。

    第五,明确了干预分级响应机制。

    《干预指南》将监护风险干预响应分为紧急介入、高风险、中高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并按风险等级分级施策。明确了需要紧急介入的情形,对于符合紧急介入条件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在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时,协助当地儿童工作人员紧急介入,现场实施干预,同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感抚慰等服务。紧急介入后,按照高风险要求进行服务与跟进;对于高、中风险儿童,在聚焦化解主要风险的同时,还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综合性的监护风险干预服务,以帮助困境儿童健康发展;对于高风险的,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监护的各种因素。在个案风险恶化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中风险的,应建议主管部门将该未成年人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对于低风险的,应每季度至少提供1次入户巡访服务,重点关注和跟踪了解监护风险指标的变化。

    【政策亮点】

    精准政策供给,有效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为强化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分类保障,采取措施满足其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规定了要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等关爱服务,而且明确要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些法律规定为困境儿童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精准识别困境儿童及其家庭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以利于有效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各项政策。《干预指南》是不仅是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有力延伸,同时也是有效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具体举措。

    精准对接需求,有序推动监护干预规范化、专业化

    对症下药、防患未然是关爱帮扶的基本前提。对于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而言,帮扶需求不仅体现在类别和层次上的差异,还体现在全生命周期持续的服务体系建设上,一些因素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时空发展而动态变更的,需要精准识别并加以综合分析研判。我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省级福彩公益金等资金和项目支持,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实施未成年人监护评估项目。2023年首次将困境儿童监护评估和情感关爱作为江西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我省先后出台了《未成年人监护评估规范》《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旨在引导力量介入专业化、对象识别精准化、服务支撑多元化、监护干预规范化、服务递送整体化。

    精准压实责任,有力破题监护风险关键环节

    《干预指南》坚持分类帮扶、分级干预的工作思路破解监护风险干预难题,实现工作闭环。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仅重视帮扶的数量,更关注帮扶的“质量”,考核每个数字背后服务的实际成效。《干预指南》提出,在服务中根据困境儿童个性化的需要,制订适宜的服务计划,把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结合起来,对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效的实时监测和长效跟踪,避免服务的形式化和表面化,有利于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满足和社会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