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瑞金概况瑞金乡镇云石山乡

云石山乡概况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5-08 12:45:00

云石山乡是一块充满着精神之光的红色故土,是红军长征第一乡。地处瑞金市西部,距瑞金市区12公里,东邻沙洲坝镇、南毗武阳镇、西连万田及会昌西江镇、北接九堡镇云石山,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山”。323国道横贯东西,赣龙铁路、赣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素有瑞金市“西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个党支部,835名党员;261个村民小组,11231户,总人口454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户15976239; 耕地面积1467公顷(2.2万亩),林地面积7356.27公顷(11万亩)。2所中学, 13所小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云石山、梅坑敬老院共供养168人。境内有高围、黄安和梅岗三个集市,系瑞金市次中心城镇和闽赣粤建材产品重要集散地,是瑞金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区。

一、基本情况:

1、红色底蕴雄厚。云石山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局、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等中央机关各部委驻扎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机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项英、陈毅、林伯渠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工作生活过。苏区时期,云石山人积极支持革命,仅有一万多人的云石山,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1338人,并走出了梁达山、钟发生将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境内有“长征第一山”、“马道口”等革命旧居旧址群二十多处,其中,“长征第一山”云石山革命旧居旧址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白云岩、金属镁、铁、煤、锰、矿泉水、粘土、磷等。目前主要开发的是丰富的石灰石,纵贯陂下村至石背村一线之间,延伸长约为十公里,占地二十来平方公里,总储量约7.6亿吨。石灰岩品质优质(氧化钙为48%以上,氧化镁低于3%),达到冶炼制碱用石灰岩Ⅰ级品及制水泥、电石、尼龙的质量标准。石灰岩厚度大,品位高,纯度好,裸露于地表,开采方便。生产的石灰石原料及产品远销福建、广东等地。

3、商贸物流充盈。境内有323国道、隘瑞高速、赣龙铁路穿境而过。其中,赣龙铁路专门配套万年青水泥铁路专用线,交通优越为发展商贸物流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建材产业的带动下日均过往运输车辆达到1000-2000辆次,境内有多家物流企业。有高围、黄安和梅岗个集市贸易市场,是全市圩场最多的乡镇之一。全乡呈现出物流充盈、商贾云集、贸易旺盛的繁荣景象。

4、山水人文俊秀。云石山乡因喀斯特地貌分布群,怪石嶙峋,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有蕴藏悠久的宗教礼仪,有崇德尚义的民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全乡遍布众多的名胜古迹古寺楼塔、风景胜地,如云山古寺、东禅庵、紫华山、皇恩岩、天台山、梅岗圣旨牌坊、黄安松林书院等。在碑刻、史料、建筑物等记载了富有价值的文墨瑰宝。如丁氏宗祠前桅杆石雕等流传着“十八杆红缨枪”、“别梅坑”等许多红色故事和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云石山乡劳动人民的智慧、道德、文明和才干的体现,是重要的人文历史财富。在新农村建设中,规划打造了一条以松山坪、麒麟山、黄安丁氏历史名人文化广场等景观为主的靓丽的观光旅游风景线。全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吸引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二、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按照规模化、基地化、特色化要求,重点围绕商品蔬菜、脐橙、白莲、烟叶、香芋、食用菌、蕾笋等产业,分片区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在S451沿线村落打造休闲观光蔬菜产业带,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到目前,全乡共种植脐橙6500多亩,香芋2300多亩,烟叶达1770亩,雷笋近1500亩,食用菌近2.5万平方米白莲800亩,杨梅1600亩,葡萄300亩,大棚蔬菜种植超过1000亩,生猪出栏1.5万余头,油茶、鳗鱼等特色种养业迅速发展。绕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战略,利用超田村融入工业园区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去规划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打造“超田、田村”工业走廊带。已将原有几十家水泥厂、石灰厂整合成生态环保型工矿企业,有制鞋、制衣、纽扣、针织等30家加工企业,运输、汽修、餐饮等服务业迅速发展,各类产业年创税达1.8亿元以上。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红色文旅中心”的要求,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瑞金段)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特色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乡村振兴目标清晰。乡党委严格按照“一推二选三核四审五公示”工作法,结合“七不准、四从严”要求,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5916197人。乡党委结合本乡实际,立足全乡产业发展优势和贫困人口实际,通过积极探索“一看二问三查四核五教”以及"四改一提升"扶贫模式,采取务工就业、产业分红、贴息贷款、光伏发电、社会扶贫、技能培训、“微心愿”帮贫、党建“1+N”结对帮扶、低保兜底等措施,促进贫困户增收,强化农村环境好转。通过以上措施,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现有脱贫不稳定户50户112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过渡期政策,与“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三类人员”的帮扶力度,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解决脱贫攻坚突出问题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创特,积极推进了“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探索“联户联组联村·富民强村兴乡”三联工作新机制,建立了“党员爱心互助基金会”、“一组三会五队”做法,创建了“三色远教”,建立了村“两委”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确保每季度有培训。创新了“六诊”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成立了“村事顾问团”、“村民理事会”“两所一庭+律师顾问团”,向各村、各单位选派纪律纠察(监督员)等群众组织,社会治理水平提高,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法上访事件。农村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了圩镇管理中队和乡环卫所,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保洁机制,聘用了保洁员对国道、云九公路进行保洁,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新建了一批垃圾中转点和垃圾池,聘请了172名保洁员,通过国道环境大整治活动、农村垃圾治理等一系列活动,乡容乡貌明显得到改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