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守护红色记忆 传承古城文脉
□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尹忠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近年来,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瑞金市(以下简称“瑞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持保护第一,注重活化利用,文化传承发展,努力擦亮瑞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建立保障推进机制,汇聚工作发展合力
瑞金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政治引领健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障机制。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瑞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瑞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等系列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建立调度机制,确保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序推进。
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瑞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重要规划,按照差异化保护原则,对市域、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历史地段、文物、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层次,提出具体的保护与管控要求,实现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
凝聚保护共识。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课程进党校、人大、政协理论学习活动,每年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中心组学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营造尊重历史、重视传承的浓厚氛围,提升干部、群众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建立联动保护机制,构建多元保护格局
瑞金坚持“整体性、原真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原则,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机制,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应保尽保、应修尽修”。
着力摸清资源底数。先后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认定工作,全面摸清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及传统建筑数量、建设时间、外观、结构等信息,按照程序分批次向社会公布并实施挂牌保护。委托专业测绘机构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形成“一图一单一牌”,并将信息录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据信息平台。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保护”的修缮整治模式。2023年,瑞金市结合解放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投资3.4亿元对廖屋坪--上湖洞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缮整治,加固街区建筑结构,修缮外观立面,完善给排水、电、公共停车等基础设施,传承历史风貌,提升街区活力,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旅游发展。该模式在2024年7月7日江西卫视1套《社会传真·“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栏目中播出推介。
建立“党群联动”保护机制。制定《瑞金市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方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适当补贴等方式,鼓励退休干部或有责任心的社会团体,对非国有革命旧址进行日常保洁、巡查和监管,并吸引民间投资300余万元,修缮了九堡镇坝溪村街巷、叶坪镇谢排村传统建筑、武阳镇武阳村“店前街”古集市等。
探索活化利用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动能
瑞金深挖传统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活化表达和多元展陈,实现集约化、链条化发展,将“散”文化变成“聚”文化。
与红色旅游融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辐射、推动、引领作用,将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绿色资源有机融合,融合“民宿、农庄、产业、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等元素,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打造瑞金健康休闲康养小镇和每年举办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嘉年华大会等。
与城市建设融合。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居民需求相融合,采取“微整治、微更新”措施,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等。如,在打造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时,一方面通过保留街巷格局、活化利用街区建筑、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留住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活化利用闲置文保单位--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及历史建筑,将客家文化、中药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表演相融合,打造集休闲体验、观光娱乐、夜间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与非遗文化融合。建立非遗文化宣传推广机制,以多种方式全面展示瑞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广非遗文化进街区、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在廖屋坪--上湖洞历史街区设置制墨、竹编等非遗工坊,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全国各地非遗展览活动,其中瑞墨制作技艺传承人被聘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技能导师,推动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开发,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城乡建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