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斌 谢友峰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推进古村保护与文旅产业开发、村民与村落、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共生共融,让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生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目前,我市入选省级传统村落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1个,被列为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重点县。
四级联动抓保护。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联村、乡镇党委书记包村、驻村干部驻村、村书记主办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整体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印发《瑞金市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方案》《瑞金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7类45项具体工作举措,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压茬推进。建立例会调度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共解决涉及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16个,抢救性修复古建筑53栋。把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列入党建质量过硬行动重点任务清单,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基层党建巡查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保护“乡愁记忆”。
活化利用留乡愁。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将古村落分成核心示范类、重点提升类、基础保护类三类,聘请专业团队,统一规划村庄建设、旧址修复、产业发展等。整合和美乡村建设资金、红色名村建设奖补资金等1.55亿元,保护修缮旧建筑、古民居、古街道、老祠堂、老牌坊等,建设文化陈列馆、文化广场、VR场景展示馆等项目,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影视拍摄、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村。去年以来,《八子》《大道薪火》等20余部红色影视作品在传统村落取景拍摄。从保存的族谱、楹联、牌匾、碑刻、老物件、文献资料中,挖掘“忠、孝、和”文化和好家风好家训,收集《红井》《文理双优罗有高》等1000余个红色故事和经典民间故事汇编成书、制成画册,通过彩绘文化墙、实景演艺、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展现文明民风民俗,让乡愁记忆“看得见”“摸得着”。汇聚合力护村落。建立乡村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划分党员包保责任区、组建巡逻队和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传统村落文化宣传、古建防火防盗等活动。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传统村落信息台账,开展传统村落普查、登记等工作,登记挂牌传统建筑446处。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以奖代补”机制、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积分制,提升群众参与传统建筑保护积极性。今年,壬田镇凤岗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立足本地红色历史育人,把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开发《一盏马灯》等30多个现场教学课程。用好村史馆、古村落建筑等阵地,开展读红色经典、学红色历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上红色党课等“六红”教育,把本土乡村干部、党建宣传员、革命后代、中小学生培育成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者和宣讲员,让红色文化在百姓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人才赋能强引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开展村班子换届“回头看”和届中分析,调整村级党组织书记1名,补齐村“两委”干部3人。推动传统村落所在村党组织创建五星级村党组织,2个传统村落被选树为赣州市级以上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举办村“两委”干部全覆盖轮训,组织、住建、文旅等10个部门,联合举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业务知识专题培训5期、1000余人次,提升村“两委”干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能力。助力本土能工巧匠成长,建立传统建筑工匠和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培训工匠、木匠等农村非遗传承人才1200余名;协助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瑞金非遗传统竹编工艺、瑞墨制作技艺结对,共同开发非遗文创产品10余件。优化政策做强产业,出台《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瑞金市“乡村振兴·强村贷”工作实施方案》,鼓励传统村落党组织和能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同时,为4个传统村落争取每村50万元的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申报每村350万元的“强村贷”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附件: